和珅确实开启了主角般的人生。
在当上了三等侍卫之后,他又被挑选进了黏杆处。这个「黏杆处」,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拿着一根儿长杆子给公子哥们在树上粘知了玩的。但实际上,却是个极为有名的特务机构。
他还有个名震江湖的别称——「血滴子」。
这种特务机构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对普通人负责,属于是那种绝对被皇帝掌控在手里面的机构。
这又是一波和珅的大迈进。
而在越发接近皇帝的身边之后,和珅又凭借着另外一个自身优势,得到了可以更加接近皇上的机会。
什么优势呢?
说来也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那就是和珅的高颜值。这就是为什么之前要强调,和珅其实长得很帅的原因。
高颜值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有一定的优势。
在清朝也是。
再说了。
和珅还不是一般的帅。加上能文能武的身材又好,在当时,和珅可以被称为「满洲第一美男」的人。
这是多少人不知道的历史呢?其实长的好看颜值高,在很多朝代都是官员选拔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长得帅有饭吃,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道理,并且在清朝,乾隆皇帝自身就是当时的外貌协会会长。
这从这个时期的朝堂格局就能让人清楚。
相较于帅气逼人的和珅,纪晓岚就是因为长相平平,虽然也有能力有才华,但皇上就是不怎么待见他。
正是凭借着这个颜值在线的优势,和珅在特务机构干了一段时间,然后他就被挑到了仪仗队当中。
说白了,在皇上出行的时候,他就是个旁边撑场面的。这个位置,别的人可能不稀罕甚至嗤之以鼻。
但是对于和珅而言绝对是一大喜事。
毕竟。
这文字离皇上可说是相当的近了。
唯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皇上身边的仪仗队里可都是高颜值帅哥,他和珅要怎么才能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这时候,和珅当年读书时候的努力就派上用场了。
了解过乾隆爷的人都知道,这位皇帝很喜欢显摆文学,动不动就好用典吟诗,和珅能够很好的投其所好。有一次和珅跟着乾隆出去,正好有大臣上了个奏折,说有个地方仓库被盗了。
乾隆一听就生气了,说了一句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这话其实是出自《论语》里的原话。
乾隆在抄书。
大概意思是说:这个老虎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玉器放到匣子里却坏了,你说这是谁的过错呢?
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就是看守者失职,就要对此负责。
旁边这些仪仗队的帅哥们,大部分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啥文化。都不知道这话是啥意思,以为是乾隆没睡醒,跟这儿说梦话呢。于是都没敢出声,但是和珅和周围的人都不一样。
他是正儿八经的读过书,也研究过《论语》。这么好的机会,终于可以让他展示一下自己了。
于是他就接了一句——「回万岁,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这句话也是《论语》里的,意思表达的也很明显,看守这些东西的人失职,必须要负责。
乾隆这么一听,接得好啊,难得自己身边还有这么有学问有想法的人啊,于是就对和珅产生了兴趣。
再仔细一问和珅的家世,正宗的八旗子弟,接着一看和珅的长相,十分俊秀,乾隆顿时就觉得深得朕心。就这样,和珅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从此迈出了他出人头地的第一步。
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从此之后。
和珅就开始了平步青云。
在和珅26岁那年,乾隆提拔他做了户部侍郎,同时还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是个什么概念多少人能理解。
如果放在后世,就已经是个副部级干部,可以参与朝廷大政了,坐到这个位置,和珅不过才二十多岁。
何其恐怖。
不只是如此。
和珅的这个升官之路,跟别人还有别的不太一样。对于其他朝堂大臣而言,是升官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和珅不光是升了官,而且还能占着以前的位置。26岁,和珅进入了军机处,同时兼任户部侍郎。30岁的时候,他从户部侍郎变成了户部尚书,但是同时又被任命为了外教部部长。
31岁的时候又当了兵部尚书。到34岁那年,接着兼职当上了吏部尚书。
也就是说,财政、军事、人事、外交,这些国家绝对的权力部门让和珅几一个人全管遍了。
这都加起来得有十几个头衔。
一个人管这么多地方,就能知道和珅权利有多大了。也正是这些头衔和权力,为他后来的贪污腐败做下了的铺垫。不过与此同时,其实也能看出乾隆对和珅到底是何等的信任。
不然怎么会有后世那么多人,说乾隆对待和珅比儿子还好呢。
乾隆确实比和珅大了30多岁,对一个区区青年就委任如此多的官职,这就能看出皇帝对他是多么喜爱有加。其实和珅能走到这一步,靠的肯定不仅仅是溜须拍马,和长得帅。
更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什么能耐没有,整天就知道贪污、腐败。
以一个相对严肃的视角来看待,就能发现,和珅博学多才,思维敏捷,又通晓那么多不同的语言,这不光是在八旗子弟当中,就是放到整个大清国,他也算的上是一流的人才。
和珅是怎么当上外交一把手的呢?
不就是因为他懂得语言多么。凡是大奸大恶之人,多数也都比较有才华,不然也绝对爬不上去。
更别说没有才的坏人当不了大流氓,只能够当一当街边的小混混罢了,也没能耐惹下那么大事。
其实话又说回来,和珅虽然很有才华又有实权,可如果没有乾隆的默许,他也绝对不敢贪的那么嚣张。
难道乾隆心里真的对和珅贪污枉法没数吗?
当然不可能。
这个事情也就是乾隆默许的罢了。
其实,乾隆帝在位的前四十年里,对贪污腐败的治理是非常严格的,单单因为贪赃枉法等罪名,就砍了很多大官的脑袋。甚至连乾隆的宠妃高佳氏的哥哥,都因为贪污被判了死刑。
平心而论,那个时期的乾隆帝,倒是还算比较可以,只是到了他执政的后二十年里一切就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