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算得上是一件比较好的好事吧。
比较。
古印的资源确实丰富。
不只是古代人能够用的资源,最重要的还是后世人用的资源,大唐能够把古印纳入版图的话绝对是福泽万世。
要知道。
古印地区的人绝对是糟蹋了这片土地。
别看他们落后贫穷。
然而。
这片土地矿产资源却是异常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在后世的云母出口量更是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古印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可以说是震惊世界。
煤463.89亿吨,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
森林覆盖率也是足足有21.9%
就地形上说,古印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古印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古印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
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也不超过1000米。
这代表什么呢?
低矮平缓的地形对于农耕文明而言绝对占有天大的好处。
不仅可以使得交通运输方便。
而且。
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那些个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都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茁壮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能够将这块版图纳入大唐的范围。
对于整个华夏农耕文明而言,绝对都将迎来质的飞跃,可以预见,可能都不需要到达近代华夏文明就能统一世界。
……
“王玄策,这也是一个天骄人物。”
大明时空。
朱元璋感受到了王玄策的恐怖,也感受到了王玄策对国家的“忠诚”,他最喜欢便是这样有能力又忠诚的人。
不像是他的那些个手下。
一个个小心思贼多。
虽然因为仙神认可的原因,这段时间已经收敛了很多,但是,毕竟之前很多老臣做过的事情也让朱元璋很膈应。
什么事情呢?
说来当然是严重——贪腐。
这对于很多朝代而言可能是无足轻重,只要不是特别特别的过火,统治者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
在朱元璋这儿就很让朱元璋不待见。
这和他的经历有关吧。
元朝末年的残暴统治与连年征战,国家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争权夺利,贪腐现象越发盛行吏治也是越发败坏。
也正是因为元朝末年的腐朽统治,导致百姓生活疾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也最终结束了蒙元王朝在华夏的统治。
尤其是元末官场上的贪污腐化现场,朱元璋作为受害者自然是深恶痛绝,他制定了历朝历代最严格的防贪法。
可见对吏治清明的向往以及对打击官员贪污有多重视。
然而呢。
没什么用。
昔日功臣武将、王侯权贵,基本都居功视傲、免不了贪赃枉法,这就是之前所说的人性的自私本能。
随着朱元璋对其它农民起义军战争的不断胜利,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矛盾的重点其实早就开始转向内部。
统治秩序的建立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自然也伴随着一批跟随朱元璋夺权江山的功臣武将、王侯权贵,甚至是些地方官吏也都居功视傲。
乃至于贪赃枉法起来。
由于元末官员贪墨遗风的存在,大批元末官员加入到了新王朝的官员队伍,也加速形成了明初时的吏治腐化的堪忧状况。
在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贪污腐化问题多次告诫群臣,然而最高统治者的尊尊告诫却并未引起群臣的重视。
在大明初期。
贪污之心迅速膨胀,腐化之气也日益严重。如户部侍郎郭桓,身为朝廷要员,利用职权与地方官员相勾结。
大量私吞秋粮。
本要如实上交的秋粮四百五十万石,实际却上交二百六十余万石,私自侵吞达足足一百九十余万石。
朱元璋在盛怒之下,许多官吏都被处死。从种种案例中可以看到,明初的官员贪污现象还很普遍。
这与朱元璋与民休养生息、实现吏治清明的初衷是相悖的。朱元璋的亲自教诲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贪污案件仍是不断出现。
这一度成为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他也是在借着帮后代铺路的机会,杀了很多很多的王朝蛀虫。
而现如今。
因为自己能够活很久,不担心后代统治后,他便是没有那么大肆杀戮了,一些贪腐的官员因为害怕仙神,害怕死后下地狱之类的原因,倒是也收敛了很多很多,诸如蓝玉之类的很多人都变得谦逊了起来。
只是。
虽然局面变得好了,但心里面始终有膈应,朱元璋看到像是王阳明,李白,还有这一期的王玄策如此纯粹的臣子。
就会越发的羡慕,越发的渴望。
“你们啊,以后就要多用这样的臣子。”得不到的总在心动怎么办?洪武大帝又看向了自己的儿子开始了语重心长的教育。
朱标和朱棣都很无奈——人家都是千古人杰了,稀少的古往今来只有十个,他们想要也找不到地方要啊。
心中有些哭笑不得,但也不能反驳朱元璋,两个皇子就不断点头,听着朱元璋的教育露出了一脸受教的表情。
怎么说呢。
演技很不错。
这大明的父子局在持续上演。
与此同时。
仙神的颁奖也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