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视频:盘点感动华夏十大千古人物 > 第98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第98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1 / 2)

黎民百姓因我而安居乐业?

李白也是通过仙神手中的流光,看到了诸天历史位面的各种改变,他眼神带着几分醉意的大笑了起来。

这显然是一种好似松了一口气,放下了什么东西的那种情况,曾几何时,李白出仕的目的不正是为了黎明苍生么。

现如今既然能够通过仙神的赐福来完成这一切夙愿,也是让李白感觉到自己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别看他现如今喝了好几坛酒,可刚才仙神给予【天佑】的时候,星光坠落在他身上就已经是为他解了酒。

不止如此。

那些什么脂肪肝,酒精肝,各种身体暗疾也都治好了,因此,现在的李白前所未有的清醒。

并且获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内心宁静……世人都知道他喜欢喝酒,甚至有很多人称呼他为酒仙。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沾上酒瘾的呢。若非是看着苍生疾苦而不忍,怎么会一次次选择借酒浇愁。

许多人觉得他只是爱好喝酒,诚然,沉迷美酒固然有喜好这口的原因,可更多的便是为了让酒带走心中的烦闷啊。

看着苍生疾苦而自己不能拯救,对于李白而言可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他一心想要的就是为了这天下百姓做些实事。

可是谁却曾想命运会如此捉弄人呢,让他在仕途上面根本得不到发挥,刚才看仙神颁奖的时候他心中更是越发苦闷。

所以酒也就一口口大碗大碗的灌进了肚子里……他半生蹉跎,本以为这辈子大概是没有机会完成心中的夙愿了,谁知道却是看到了仙神颁奖选中了自己,而【天佑】也如他所愿改变了他所处的这个大唐。

如此梦幻的一个情况让李白简直高兴的不得了——于是乎,他又是“咕咕咕咕”喝下去了整整一坛子酒。

以此来庆祝仙神帮着自己完成了心愿。李白眼神似醉非醉,搬起第二坛酒,隔空对着仙神的投影开口吟起了诗句。

“天上白玉京,地上李太白,仙人抚我顶,结发受天恩。福得江神青,盖……”一首本该在未来才被创作出来的诗句。

在此时此刻。

从李白的口中慢慢吟唱了出来,当然,肯定不可能全部文字都一样,也有不少和原版极为不同的地方。

其实也正常,毕竟所处的环境,还有心境都不一样了,脱口而出的诗句若是再一样的话那就得有些细思极恐了。什么大宇宙意志,位面时空修正都不存在,这首诗和原来该有的样子出现了很大的区别。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这是原本的开篇,现如今显然是变了一大半。这几句诗在仙侠类小说中可以说是很常见,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人对此感觉到陌生。

原本吧。

这首诗应该是是李白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才创作的作品,当时李白滞留江夏,见到了老朋友韦良宰。

他在告别时写了这首诗送给老朋友。

因为先前李白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免,这首诗便是是在他被赦之免后所作。

这个时候见到老朋友李白就有很深的感慨,其中最强烈的莫过于他已由旧日的御前歌手沦为一个流犯,而韦良宰已由一个平凡的知县成为名镇一方的太守了,这是因为在动乱是他们二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这首诗的原版是李白写的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现如今也是差不多,都是诠释了李白吟唱时候的心情。

很显然。

原本的历史跟现在的历史完全不同,时间阶段也不同,所处环境和遭遇也不同,自然而然心情就更为大不同了。

相比较原本的诗句,这首极为长的抒情诗,在这里变得更加豪迈飘逸,少了几分长吁短叹多了几分潇洒自得。

要不怎么说是诗仙呢,出口成章,几乎毫无停顿的就做完了整首诗。他压根不打算将这首诗记载下来,好似也不怕之后忘记一样,一首诗毕,这位大唐诗仙直接又是抱着酒再次灌了起来。

简直就是豪饮,放在后世赶着去投胎的那种,但实际上,在大唐的这个时期,李白的酒量倒是不算多好。

之所以能够这般豪饮,并且没有醉到孟婆家,大唐的酒嘛,懂的都懂,都不是什么度数高的酒。

他们喝的酒跟后世的人喝的酒不一样,后世的人喝的酒大都是蒸馏酒或者是酒精勾兑的酒。

但是在古代古人们喝的酒可都是纯手工酿造的酒,这种酒跟后世那种的黄酒属于差不多的度数。

它们这些酒度数一般只有七度或者八度,除非是烈酒,否则很难超过十度,即便是烈酒也只有十多度而已。

一般最烈的极品酒也就10~26度。

因为超越了这个酒精含量的饱合溶液,已经抑制了酵母菌群的活性,没有条件再进行下一步的发酵了。

古代这些酒大都入口甘甜解渴,并不是和后世的酒一样特别烧心,所以说古人们就算喝再多的酒也很难醉倒。

想要喝好就得喝好几坛酒——怎么说呢,酒水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时期,从后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酒水便可佐证。

并且出土的酒水还印证那句成语“灯红酒绿”的样子。

没错。

汉朝时期被挖出来的酒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酒液,有浓厚的异香,属于最为典型的那种发酵酒的品种。

而市面上非常流行的酱香酒和浓香酒。

其实都属于蒸馏酒。

并非是大唐这些个时代所拥有的技术,其实就算拥有这样的技术,大唐这些朝代也不会有多少高度酒。

倒不是高度酒难度多高,度数高属于是蒸馏酒独有的特点,给蒸馏酒降度才是一项非常考验酒厂技术的事情。从后世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能看出,当时就刮起一整生产低度酒的风气。

甚至还流传酿不出低度酒证明这家酒厂的技术不行,酒水肯定质量不好的留言,由此可见给蒸馏酒降度数才是难事。

之所以古代即便是有那个技术,也不可能出现多少高度酒。

只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没那么多粮食,很难去批量生产高度酒,诸多小说里主角用高度酒打开唐朝市场,打开宋朝市场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穿越者那么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砍头。

别管这些个酒到底多好喝,哪怕古代的人能够喝的习惯,可那海量的粮食消耗就是重罪中的重罪。

对于统治者而言是要扼杀在摇篮当中的。

这就跟棕熊国的联邦解体阶段,浪费粮食作物会被严惩是一个道理,不是有钱就能够为所欲为的生产。

李白手中的酒自然不是什么高度酒,而是果酒,蒸馏酒均是无色透明,就算是储存多年的茅台酒也只能达到浅黄色,是没办法达到古时候所言的“绿色”,大多数“绿色”的酒都可能是果酒。

就是猴儿酒那样的情况。

“但愿这盛世,能多持续很久,很久啊。”李白两坛子酒下去,即便度数低,但抵不过量大还喝的猛。

他又是变得醉醺醺了起来。有一说一,从曹操和李白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古时候的人喝酒都很厉害。

而李白其实也算是佼佼者的那种,比如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表现了他的酒量大,可是谁叫这是两坛,几乎可以说是半斗酒了呢。

一口气全喝下去。

自然是换做谁来恐怕都会醉。

就算不醉。

也得撑的肚子难受至极。

毕竟在汉唐时期“一斗”约等于两万毫升,换算后世的单位“斤”的话差不多40斤,半斗就是二十斤的样子。

可不是谁都能够随随便便喝下去的东西,那得是正儿八经有过锻炼的人,如同李白这样的人才喝的下去。

寻常人。

喝完要不回孟婆家,要么去医院体验体验生活。不只是量大的问题,酒精含量加起来也不低了。要知道一个人一天最多能转化六百克50度的酒精,换算一下差不多就是不到三斤的酒。

要是高度酒的话。

就算像是李白这样的“酒仙”,怕是也肯定是当场就得喝“过去了”,更不要说斗酒写百篇传世诗句了。

三斤高度酒还能写下诗词百篇?那不是人,而是神仙,是妖怪还差不多,当然,换算成6-13度的果酒,那酒精自然就是并不算太多,而且大多数还都会被代谢,并不会被身体给吸收。

而从李白两坛酒就喝的醉醺醺的情况看,他现在喝的酒水大概应该是有10-20度左右的样子。

算是极为高端的酒了。嗯,可以看得出来,今天的李白还是很有钱,这样的酒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

酒在唐代这个时期,即便只是普通的果酒,也要卖到一万钱一斗,更别说是李白手中度数高一些的好酒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这个时期的物价来讲,一斗米是五十钱左右,可以算算一斗酒能买多少斗的米。

两百斗啊。

足够一家三口人吃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而如此多的米才能换来一斗普通酒,可想而知酒到底是什么样的奢侈品了。

当然,在唐代人的日常饮食中,酒确实占据重要的地位。聚会、婚庆、会友,都离不开酒。一般来讲,唐代生产的酒主要为米酒、果酒和配制酒这三种。其中米酒的产量最多。

饮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当然。

也有配制酒。

流行的配制酒有节令酒、香料酒、松醪酒等。

唐代的配制酒也是主要是以米酒为基酒,再配以香料或药材,经过浸泡、蒸煮的方式而成。而节令酒是在特定节日中饮的酒品,如在端午节要饮艾酒、菖蒲酒;九月九饮茱俞酒。

香料酒主要由官桂酒和各种花卉配置的香酒。

松醪酒是用松脂、松花、松叶等为主料,泡于米酒之中。唐代认为松树是一种长青之物,通过取其材料来泡酒具有养生的效果。也不算是迷信吧,毕竟确确实实有养生的一个效果。

当然。

和后世一样。

年轻人不爱喝这类酒。

因此有钱的就喝果酒,没钱的就和米酒。

米酒又称谷物发酵酒,是通过将谷物蒸熟后拌与发酵粉置于缸中,密封,待发酵一段时间后便能成酒。

唐人酿造的米酒又分为清酒和浊酒。清酒酿造时间长、酒精浓度高、甜度低,透明度较清。

但酿造的工艺复杂。

浊酒则相反。

时间短、浓度低、甜度高,也比较浑浊,酿造工艺简单。因此,唐代米酒的生产主要以浊酒为主。另外,唐代人称米酒为“白酒”,此“白酒”非后世所饮的白酒。他们常以酿酒的原料为酒名。

因用白米酿造米酒,故称米酒为“白酒”。这样的酒价格大概在几百到几千不等,浊酒一般就是几百钱一斗。

别看好似降低了多少的样子,但依旧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足够很多天口粮的一个价值。

而像是大多数贵族,还有有钱人喝的果酒,那个价值就真的是很高,毕竟唐人酿制的果酒主要为葡萄酒。在唐代以前,人们很少酿制葡萄酒,所以饮用的都是从西域进贡过来的果酒。

也就是说。

其实在大唐开国时期,李渊,李世民的时代,动不动就喝葡萄美酒的穿越者,那妥妥穿的是一个假的历史世界。

啥家庭啊。

把果酒当成了后世几十块钱一瓶的玩意儿么。要知道,得是随着唐朝开始与西域进行交流,在边境和中原地区才慢慢兴起酿造葡萄酒,而即便如此,果酒的价格也是高的离谱。

要在大唐初期顿顿喝葡萄美酒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靠酿造高度酒讨好程咬金的攻略也是送死的攻略。

大多数爽文的剧情还是不可信的,当然,关于酒价这一点也是鲜少有人注意,李白现如今喝的还是高端果酒价格更是离谱。

估计一坛就能够换上许多粮食吧,对于李白而言钱财没什么意思,这一波他怕是又一波呼儿将出换美酒?怎么说,其实一开始李白喝的就是普通的酒,还是那种清酒的米酒而已。

这高端的酒是他刚才临时叫店家拿上来的好酒,算是破例高消费一次了。显然,被仙神认可,成为了【感动华夏千古十大人杰】当中的一位,对于这个诗仙而言也是一件极为高兴的事情。

别看表面上没有多么的兴奋,那满地的诗稿和一坛坛美酒,却是对于他心理情况最好的一个证明。

也就是李白兜里面的钱有些不够,不然的话,怕是会上演一波今晚的消费李公子买单的大唐版本。

这是毫不夸张的事情。

对于李白的性格而言他真的做得出来,哪怕那得花费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财,只要高兴的话也是绝对不会犹豫。

现如今的李白自然是前所未有的那种高兴。

【天佑】的降临绝对是最让李白热泪盈眶的事情。他终于知道了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完成心中的夙愿。

被仙神认可,依旧可以给百姓们做些什么。对于所谓的开元盛世,其实李白从来都是打内心里嗤之以鼻。

什么是盛世?

什么是开元盛世?

呵呵。

只有他这样走遍天南地北的人才知道,哪怕是在朝堂歌舞升平的开元盛世,农民的生活依旧十分贫苦和困难。

别看在初唐十数年间,农业、都市手工业都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养蚕事业也是开始变得极为发达,使得千百种色彩华美花纹细致的纺织品上贡,让大唐成就了所谓的歌舞升平的局面。

这些可只是贵族老爷们的享受。

农民自身不能穿红着绿,和平民一样只能穿本色麻布衣,式样也少,如衫子,两旁开衩较高。

可以说那种比较古朴的穿着,乌纱幞头圆领衣、红鞓带、乌皮六缝靴,是各个阶层的一种通服。

但由因为身份的高低。

在材料和颜色上却是天差地别。一般的下级差吏,平时必须将衣角提起,扎在腰带间便于服役。

至于农民,由于贫困,连麻布衣料也很难得,衣服越来越短小。皇亲国戚、官僚地主却是分等级穿红着绿。

对于这些贵族而言。

衣服由实用转向装饰,越来越长大宽博,直到连走路也不方便,必须由女婢把衣角提起来才能行动。

而老白姓呢。

果腹都成问题,穿着更是破漏。说到唐朝,肯定会有人想起盛世,有贞观之治,有开元盛世。

然而。

开元盛世实际上真的不如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尽管也有着种种弊端,但说到底确实拉高了平均国民的生活水平,而开元盛世就是上位阶层的狂欢。

这个道理想要理解其实很简单,如果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真的给力的话,会发生安史之乱这样的事情吗?

老百姓们正是活不下去,才会让安史之乱有了爆发的可能。史书里关于开元、天宝年间的民生,往往说的是:“豪弱相并,州县莫能制”、“朝士广占良田”、“天下户口逃亡,色役伪滥,朝廷深以为患。”

有多少史书是说它多么多么的安居乐业?

在李白等人的眼里才能清楚,这是一个多么糜烂腐朽了的时期。

即便是那玄宗多次颁布诏书,斥责“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兼并了自由民的土地,造成朝廷控制下的户口和税源减少,也多次出台优惠政策,想要吸引“逃户”回归,但终究无济于事。

没办法。

谁让唐玄宗对增加朝廷、内库收入兴致浓厚,重用了一批善于搜刮财富的“聚敛之臣”祸乱了天下呢。

如杨崇礼、杨慎矜、王鉷、宇文融等。

这些人确实是敛财的高手,但也是祸乱天下和国运的高手。

杨崇礼、杨慎矜父子对各地上缴的绢布考察极严,发现些许污渍、破损,即要求地方补缴。

而王鉷利用边关将领瞒报士兵死亡人数的漏洞,继续按照原有户籍,向阵亡者家属追缴税收。

这些人在朝堂上肆虐,便以至“天下之人苦而无告”。

然而,其实对于这些唐玄宗压根不在意,毕竟,依仗非法的加税手段,玄宗的个人内库可得“岁贡额外钱百亿万”。若没有安禄山、史思明的造反,唐朝的“开元盛世”会持续下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答案。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就已经病入膏肓了。想一想那些后世吃空饷,一个单位几百个职员却只有一个看门大爷的景象,大唐这个时期的情况严重几十倍,再强大的王朝也终究会倒塌。

还有唐玄宗的极尽奢华,可能很多人对此没什么概念。唐朝天宝十年,唐朝的贵妃园西侧机杼声嘈杂而有序,700多名绣娘每天辛勤劳作,她们的服务对象只有一人——杨贵妃。

没错。

为了帮杨贵妃缝制各种各样的衣服,700多人必须日夜赶工的制作衣服,整整七百个人就是为了让杨贵妃穿的好看。

知道什么叫做奢华了吗?不只如此,实际上,700名绣娘只是冰山一角,其他为杨贵妃准备胭脂粉黛、鲜花玉露、钗环珠翠的工匠更是多达上万,再加上去摘荔枝的人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才是极尽奢华的最好诠释!

宫门外的百姓为了几文钱发愁,宫门内的皇帝日夜挥霍巨资,由此可见,开元盛世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并非是真正的盛世,哪怕真的是什么盛世,李白其实很早就想要说了,那也只是唐玄宗一个人的盛世罢了!

“仙神啊……”

重新喝醉的李白发出了一声浓厚的长叹。

对于自己上榜,虽说他也算是能够保持镇定,但是看到仙神展现出来五个奖励,然后在脑海当中让他选择。

他此时此刻。

也是不禁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怎么说呢,在这位谪仙人的一生当中,这样情况的时刻当真不多。

而这一次显然便是最为紧张的一次。

毕竟。

仙神颁奖的东西都很不得了,现在让他选,简直就是天大的一个惊喜,必须选择最为适合的才行。

“早知道不喝那么多了。”第一次,李白为自己喝酒喝的多有些懊恼,怎么说呢,若非仙神的字迹,不管什么情况都能看的清楚,他现如今两眼恍惚,保不准还真看不清楚五个奖励是什么。

他竭力让自己摇了摇头清醒一些,将目光投向了仙神手中的流光,里面有五个选项清晰的呈现。

其实吧。

这个时候诸天历史位面的人,早就都是屏住呼吸,和他一起注视着天空,企图看清楚仙神给出的选项。

只见。

一行行璀璨至极,冉冉生辉的文字在其中闪烁,它一如既往的并非是任何一种时期的文体。

而是每一个时期的人所看到的都不一样。

秦时的人们看到的是小篆,隶书,东汉的人看到的是楷书,行书,不同时期的人眼中这文字便是截然不同的模样。

即便是从来没有识过字的街边野汉,也能够清晰的看懂那闪耀的文字。甚至于有灵智的生物也能看的明白。

这是独属于仙神文字的一种超凡展现,而待得五个选项清晰,只见,这五个选择都是各有不同。

【天赐神粮:内含八种改良农作物,八种农作物皆为上品,望好生珍惜,早日让天下人问鼎真正的盛世。】

【百世沉浮:能够在迷离幻境当中,体验到一百次轮回的指定经历,获得一百次轮回当中积累的人生经验。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农场,凡是指定,必然有一百次截然不同的轮回体验。】

【千杯不醉:喝上再多的酒也不会醉,可是却能够感受到喝酒的美妙,而且酒精并不会对你身体再产生一点危害,只要拥有这个能力,能体会到喝酒的美好而不用付出喝酒的代价。】

【不朽真灵:凡得此奖励者,只要人世间尚且有人颂你真名,你便能够在人世间得享真灵不灭。】

【试炼之路:上苍有感获奖人仍旧走在践行真理的道路上,特此开辟试炼,可以将获奖者传送至同一朝代的不同时空,在自身朝代最低谷的时空当中,去改变历史,以践行自身的道路,完成试炼将获得神秘大奖,可回归自己的时空。】

一个个的奖励选项。

浮现而出。

其中有三个都是上一期【感动华夏十大人杰】出现过的奖励,然而,却也是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依旧是那么的神奇,不只是让李白感觉震撼,也看的诸天历史位面的人都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