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重返1980:我缔造了工业帝国 > 第60章 被忽略的「变量」,和一张未来的图纸

第60章 被忽略的「变量」,和一张未来的图纸(1 / 2)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李赫的声音不重。

没有剧烈的声响,只有一阵令人牙酸的“滋啦”声,瞬间扼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呼吸。

整个七號车间,死寂一片。

空气里只剩下那座冰冷土炉散发出的,淡淡的焦炭与铁锈混合的气味。

“错了”

吴敬同教授的身体僵住了。

他扶著膝盖缓缓站起,动作因为震惊而显得有些迟钝。

“配方,是你给的。”

“步骤,是我们几个老傢伙,一秒不差地盯著復刻的。”

“到底错在哪了”

他的声音里,带著一丝学者面对未知真理时的急切,也藏著一丝不愿相信的固执。

所有专家都死死地盯著李赫,等待著那个宣判。

李赫的目光从一张张布满了困惑、焦躁与失望的脸上扫过。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向了人群边缘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那里站著一个五十多岁,满手老茧的老师傅,是厂里烧锅炉的一把好手,也是那天负责给土炉控制鼓风机的人。

“王师傅。”

李赫开口。

被称为王师傅的老工人愣了一下,没想到李赫会突然点他的名,他紧张地搓了-搓手。

“李……李总工,您问。”

“我们成功烧出第一颗球的那天,和昨天,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懵了。

烧陶瓷,跟天气有什么关係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王师傅皱著眉头,那张被煤灰熏得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回忆的纹路。

他仰头想了半天,忽然一拍满是油污的大腿。

“还真不一样!”

“成功那天,是个阴天!天闷得很,风都没有一丝,厂里广播还说气压低,可能要下雨!”

“昨天可不一样!昨天是个大晴天,天蓝得跟水洗过一样,大太阳晒得人直冒油!”

这个答案,让专家们更加困惑了。

阴天,晴天

气压

这跟炉子里的化学反应,能扯上什么关係

李赫点了点头,又看向站在一旁的杨卫东。

“鼓风机的功率,是一直不变的吗”

杨卫东立刻回答。

“是啊李师傅!就按您说的,一直开到最大!生怕风力不够!”

李赫听完,终於转过身,重新面向那群顶尖的专家们。

他的眼神里,没有半分故弄玄虚,只有一种解剖问题时,冰冷到极致的平静。

“问题,就在这里。”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那座简陋的土炉。

“我们都以为,成功的关键是配方。”

“其实不是。”

“晶须的原位自生,对烧结过程中的『气氛』和『升温曲线』,敏感到了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程度。”

“我们用的是土炉,烧的是焦炭。”

“焦炭燃烧本身,就在不断消耗炉內的氧气,產生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还原气氛』。”

李赫的声音顿了顿,让每一个字都有时间砸进眾人的脑子里。

“而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气压。”

“气压不同,进入炉膛的空气密度就不同,含氧量也不同。”

“这会直接改变炉內的『还原气氛』的浓度!”

“还有鼓风机。”

李赫的目光转向杨卫东。

“我们厂里的电压,稳定吗中午用电高峰,和下午下班前,电压会不会有波动电压一波动,鼓风机的转速就会变,风量就会变。”

“这些我们根本没有察觉到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微小变化,都会让炉內的升温速率,產生无法预测的偏移。”

“第一次的成功,根本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有多高明。”

他一字一顿,说出了那个残酷的真相。

“它只是无数个我们无法控制的变量,在那个阴沉的下午,偶然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一个『神跡』。”

“一个……完全不可复製的神跡。”

轰隆!

这番话,比之前那声“咔嚓”脆响,更具毁灭性。

它彻底击碎了所有人心中那点侥倖。

吴敬同教授的身体晃了一下,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

他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他们以为自己掌握了通往神殿的钥匙,结果那只是一张中了一次奖就失效的彩票。

罗工那张涨红的脸,也一点点变得煞白。

他引以为傲的经验,他几十年积累的“手感”,在这个冰冷的科学逻辑面前,被碾得粉碎。

其余的专家,有的颓然地垂下头,有的则无力地靠在旁边的工具机上。

绝望。

真正的核心变量,不是配方,不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