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 > 第78章 凌毅空降汉中,怒喷姜维:你管这叫屯田?这是犯罪!

第78章 凌毅空降汉中,怒喷姜维:你管这叫屯田?这是犯罪!(1 / 2)

邵正这突如其来的一跪,让整个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刘禅愣住了。

蒋琬和费祎愣住了。

刚刚还沉浸在被天子委以重任的激动中的姜维,也愣住了。

一个刚刚被皇帝亲口嘉奖,钦点为廷尉右监的未来法学新星,不去大理寺报道,反而要跟着一个兴农侯,跑到兵戈凶险的汉中前线去?

这算什么?

“胡闹!”姜维魁梧的身躯往前一挡,几乎将邵正完全遮住,他浓眉倒竖,一股铁血煞气扑面而来,“廷尉府是国之公器,汉中乃军旅重地。汝一介书生,不去钻研律法,来前线凑什么热闹!添乱吗?”

姜维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邵正那瘦弱的身子微微一颤,但他依旧跪得笔直,抬起头,迎着姜维那能杀人的目光,不卑不亢。

“回禀大将军,学生并非胡闹。”

“哦?”姜维冷哼一声,“那你说说,你不去当你的廷尉右监,跑到汉中,能做什么?你会挥刀杀敌,还是会筑墙修路?”

“学生都不会。”邵正的回答干脆利落,却让姜维的火气更盛。

“那你去做什么?!”

“学生去……看。”邵正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去看侯爷如何让荒地长出粮食,去看将军如何让士卒吃饱肚子。因为学生以为,一部无法让百姓吃饱穿暖的法典,不过是写在竹简上的废话!一个只会坐在堂上断案,却不知百姓疾苦的法官,与那高门世族里豢养的清谈客,又有何异?”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读书人独有的决绝。

“法,源于人!民以食为天!若连这‘天’都保不住,谈何律法森严,谈何国泰民安?学生不才,愿为侯爷执笔,记录军屯之法,将其化为条文,日后推行大汉全境!这,便是学生的用处!”

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振聋发聩。

蒋琬和费祎,原本还觉得此子行事孟浪,此刻却是满脸的惊愕与赞许。

好一个“法源于人,民以食为天”!

姜维也被这番话给镇住了,他张了张嘴,那句“满口胡言”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忽然发现,眼前这个瘦弱书生,骨子里竟藏着一股与他一样的,对这个国家最深沉的执念。

刘禅更是听得热血澎湃,他看向邵正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好!说得好!先生,朕觉得……”

凌毅却抬手,打断了刘禅的话。

他缓步走到邵正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你的志向,很好。”凌毅的语调很平静,“但汉中不是成都,栈道艰险,军营苦寒,猛兽毒虫,朝不保夕。你可想好了,这一去,或许就回不来了。”

“学生想好了。”邵正毫不犹豫,“大丈夫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何其幸哉!若能以我残躯,换来汉中军粮自足,北伐大业有望,死又何妨!”

“好一个死又何妨。”凌毅笑了。

他转过身,对刘禅一拱手:“陛下,臣请旨,允邵正以‘营造司记室’之职,随臣同赴汉中。”

记室,说白了,就是个随军秘书。

刘禅大喜:“准奏!邵爱卿有此报国之心,朕心甚慰!”

姜维看了看邵正,又看了看凌毅,最终还是抱了抱拳,默认了这个安排。

一个时辰后,成都北门。

凌毅和姜维率领一百亲兵,与自备行囊、一脸坚毅的邵正会合,踏上了前往汉中的征途。

栈道逶迤,盘桓于绝壁之上,底下是奔腾咆哮的江水。这条路,凌毅在十日千里运粮时,曾在沙盘中推演过无数遍,但当亲身踏足其上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难于上青天”。

马蹄踩在腐朽的木板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邵正一个文弱书生,何曾走过这样的险路,几天下来,早已是面无人色,好几次都险些坠下悬崖,幸得军士及时拉住。

可他却咬着牙,一声不吭,晚上宿营,别人在休息,他却拿出竹简,借着篝火,记录下沿途的地形、关隘、甚至是每一处破损的栈道。

姜维看在眼里,对这个书生的看法,已然改观。

十日后,阳平关。

汉中太守,荡寇将军王平,早已在此等候。

王平是蜀汉宿将,为人朴素,不善言辞,但治军严谨,威望极高。他与姜维见礼后,便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年轻得过分的兴农侯。

“末将王平,见过兴农侯。”王平的声音,沉稳有力。

“王将军不必多礼。”凌毅翻身下马,“此来汉中,多有叨扰。”

简单的寒暄过后,姜维早已急不可耐。

“子均,不必客套了!快带兴农侯去看看我们的屯田!”

王平点了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便来到南郑城外最大的一片军屯区。

放眼望去,平原之上,旌旗招展,数千名穿着号服的兵士,正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们有的在锄地,有的在挑水,场面宏大,热火朝天。

姜维指着这片广袤的田地,脸上带着一丝自豪:“侯爷请看!此地有我汉中锐卒一万两千人,开垦良田六百顷!自我与子均到任以来,日夜操劳,方有今日之规模!”

凌毅没有说话。

他下了马,径直走向田埂。

他弯下腰,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轻轻一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