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说完,对李天乐的安排也很满意。他对于李天乐拿出来的那个《癸酉本石头记》不满只能算是学术上的分歧,上升不到对人的厌恶。
况且他和周南聊过,对李天乐这个香江异类也算有了大概的认知,冯其庸很欣赏李天乐。
“行,你既然心里有数,那我下周回去之后,也能放宽心了。”
“可别!老先生别急着走啊,还得帮我个忙!”李天乐连忙说道:“等会儿的《问政九龙》节目,要不老先生上去讲两句,从一个普通的九龙底层学者身份,为九龙社会的政治体系给两句建议?”
“《问政九龙》?你又有什么想法?”冯其庸沉声问道,他欣赏李天乐归欣赏,但也不想被这小子给抓着利用。
“想法有很多,现在面对老先生,我就直言不讳了。”
李天乐起身走到门口细致观察了一下走廊,确定没人后让一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高岗在门口看好,不准人偷听,而后回到房间里。
“老先生现在在整个香江也算是一个名人,这份名气虽说比不上娱乐圈那些大明星,但在中层知识分子眼中,可比那些戏子要矜持高贵的多。”
“所以与其让这份名气在您回到四九城后慢慢消散,不如我们主动利用起来,先在《问政九龙》上立一个为底层人民发话的知识分子人设,而后用这个人设对新界以及本岛的知识分子传播我们的思想,去慢慢感染他们。”
“除非我李天乐主动去融入资本的怀抱,否则,我个人的影响力只能止步于九龙半岛,本岛和新界两座岛屿上的舆论风口还是偏向于卫弈信政府,现如今随着回归日的临近,很多中层人士都在准备着移民,所以我们需要您站出来,在那两座舆论战场上担当冲锋的战士。”
实际上李天乐这一套,还是学自于前世网上那些公知的公式化操作。
一共分三步,首先第一步是打响名气,这一点冯其庸已经在九龙电视台的帮助下做到;第二步则是通过对比、贬低华夏或者利用社会问题制造民族自卑;第三步也就是最后一步,便是输出观点。
前世在网络不发抖的时候,一些学者教授便是以天然的身份跨越了第一步,直达第二步的操作成为公知;等到网络兴起以后,某些微博大V、up主、公众号便照着这三步公式开始操作;
比较着名的公知有某翔,矮大紧、守门老鹤以及品三国的那位等等。
李天乐现在也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然他并不是要冯其庸去利用自身的名气在中层知识分子中去丑化卫弈信政府和过度赞颂老家,只是想借着冯其庸之口将真实的老家展现给香江某些不知真相,只能鬼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相信的群体。
“舆论的战场啊!”冯其庸深吸一口气,他做了一辈子的红学学问,没想到临到老,还能在这样的战场上贡献一份力量。
“对,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李天乐如是说道,但也没继续去劝说,只是耐心地等待着冯其庸的回应。
“哈哈!”冯其庸突然大笑起来,拍着李天乐的肩膀,道:“那你可得给我准备个专门的医生和厨师!我这个人,上了战场就不会轻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