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曾生履历(2 / 2)

看着群众安全归来,队员们也都毫发无损,院子里响起了欢呼声。

救回群众的消息很快在樊家村传开,村民们都涌到特委门口,给战士们送鸡蛋、送玉米饼,院子里热闹得像过年。

曾中生和郭述申忙着招呼群众,直到天黑,人群才渐渐散去。

晚饭是玉米糊糊配咸菜,虽然简单,却管饱。

特委的几个同志围坐在八仙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白天的战斗——李云龙眉飞色舞地讲着怎么用鞭炮吓退敌人,李连长补充着后方救人的细节,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之前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

李云龙吃完饭没走,他坐在角落里,眼睛一直盯着曾中生,手里拿着个粗瓷碗,转来转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曾中生看在眼里,放下碗筷,笑着问:“云龙同志,你是不是有话要问我?”

李云龙被戳穿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站起身说道:“曾同志,我……我就是想问问,你以前是不是打过很多仗啊?白天你想的那个救群众的办法,太厉害了!要是换了我,肯定只会带着人硬冲,到时候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同志。”

桌上的同志都笑了,郭述申打趣道:“云龙,你这是把曾同志当打仗的师傅了?”

李云龙脸一红,却还是梗着脖子说:“本来就是嘛!我之前跟敌人打仗,都是凭着一股劲冲,好几次都差点把命丢了。上次在黄安,要是不是同志们掩护我,我现在早就见马克思了。要是早有曾同志这样的办法,咱们也不会牺牲那么多好同志。”

曾中生看着李云龙真诚的眼神,心里很是欣慰。他示意李云龙坐下,慢慢说道:“我打过一些仗,但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都是在实践里慢慢学的。我1900年出生在湖南资兴,家里是农民,小时候跟着先生读过几年书,后来因为家里穷,实在供不起了,就去了县城的杂货铺当学徒,每天起早贪黑,就为了能混口饭吃。”

“1922年,我去了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就是在那里,我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那时候我才知道,咱们中国之所以这么穷,老百姓之所以这么苦,就是因为有反动派的压迫,有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得推翻这不合理的制度,就得闹革命!”

李云龙听得入了迷,手里的粗瓷碗都忘了放下:“曾同志,你那时候就知道要革命了?我那时候还在村里放牛呢,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只知道地主老财欺负人,得跟他们对着干。”

曾中生笑了笑,继续说道:“1925年,我加入了中国Gc党,同年冬天,被党组织派去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黄埔军校的训练很严格,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出操,白天学军事理论,晚上还要搞政治学习,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那时候一起学习的同志,后来很多都成了革命的骨干,有打正面战场的,有搞地下工作的,还有的……牺牲在了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