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战斗那回,他带着宣传队冲在最前面,一边喊‘缴枪不杀’瓦解敌人,一边扛着伤员往后撤。战后连夜写《独山捷报》,印了几百份发遍各村,让老乡们都知道,红军是为咱们穷苦人打仗的!”
江子英接过话,声音不大却特别有劲儿:“我跟大伙一样,都是被地主逼得没活路的农民。今后我不光教大家认字、学革命道理,还跟大家一起上战场!咱们红33师,既要能打胜仗,更要让百姓信得过!”
台下的队员们使劲鼓掌,不少人红了眼——当初就是江子英的宣传,让他们知道跟着红军能过好日子,现在有他当政治部主任,心里更踏实了!
两个团建制敲定,300人151支枪,正规红军的架子立起来了!
改编仪式一结束,徐百川就召集干部开会,把三支大队整合成两个团,正规作战的架子一下就搭起来了:
106团:六安大队为骨干,150人80支枪,山地伏击是强项
由六安游击大队整体改编,团长是原大队副队长朱体仁,下辖3个营,150个兄弟全是六安本地人,熟悉周边山地地形,最擅长打伏击。
手里有80多支枪,不光有缴获的G民党步枪,还有5挺土造机枪,虽然射程短,但近距离火力猛,改编后主要守师部左侧防线,保卫流波?根据地。
107团:霍山、英山大队合并,150人70支枪,迂回包抄是绝活
霍山和英山大队合编,剔除老弱后留了150人,团长是舒传贤,同样3个营的建制。
装备有70多支枪,还有1挺在诸佛庵战斗中缴的正规军机枪,另外备了20多把大刀长矛。
队员们来自霍山、英山,熟悉皖西鄂东的河道山地,最会玩迂回包抄,负责师部右侧防线,还得跟鄂东的红31师联络。
算下来,红33师全师共300余人,151支枪(含2挺机枪),虽然装备不算精良,但师、团、营三级指挥体系全了,从分散的游击队,变成了能打正规仗的红军队伍!
当天下午,徐百川、姜镜堂、江子英就带着两个团的干部勘察地形,准备肃清周边的民团。
而赶来支援的红31师李云龙第八大队、王二柱第七大队,也主动请战,要跟红33师一起干一场漂亮仗——
于是,红33师成立的喜庆氛围还没散去,紧张的战斗警报就突然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