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空谷足音(中)(2 / 2)

“不不不!”顾明允连忙摆手,神情认真,“姑娘箫音,气息绵长,意境空远,已得‘静’字三昧。尤其是在这山林之中,更显其清越脱俗。在下听得如痴如醉,这才循声而来,不想还有幸得见姑娘仙舞,实乃今日意外之喜。”

他说得真诚,毫无奉承之意,仿佛只是陈述事实。这种纯粹的、对艺术的欣赏和共鸣,让我彻底放下了戒备,甚至生出了几分好感。就像……就像在现代遇到一个同样欣赏某位艺术家或某部作品的同好,那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

我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剪的那个“张彬彬”小像,还有被阮郁捡到时的尴尬……若是当时捡到的是这位正主,场面怕是会有趣得多吧?这个念头让我忍不住莞尔。

顾明允见我笑了,似乎也有些开心,问道:“还不知姑娘芳名?可是钱塘人士?”

“我姓苏,名小小。确是钱塘人氏。”我答道。

“苏小小……”他轻声重复了一遍,眼中掠过一丝了然与更深的欣赏,“可是那位以诗才和琵琶闻名的西泠苏娘子?在下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竟知道我?我微微一愣。不过转念一想,我在钱塘文人中小有名气,他既是音律爱好者,听说过我也不足为奇。

“虚名而已,顾公子过誉了。”

我们便在这片洒满金色阳光的草地上,隔着适当的距离,聊了起来。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音律展开。从洞箫的吹奏技巧,到琵琶的轮指韵味,再到古琴的意境营造……我发现,顾明允在音律上的造诣极高,见解独到,且言语风趣,毫不迂腐。与他交谈,如同饮下一杯清冽甘泉,令人心神舒畅。

他告诉我,他来自吴郡顾氏,此番是游学至钱塘,访友兼领略西湖风光。今日独自上山,便是为了寻找一处清静之地吹箫,没想到遇到了我。

夕阳渐渐西沉,山谷中的光线变得柔和而朦胧,给我们的对话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直到山风渐寒,我才惊觉时辰不早。

“顾公子,天色向晚,小女子该回去了。”我起身,拿起石上的夹袄穿上。

顾明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也立刻起身,彬彬有礼道:“是在下耽搁苏娘子了。山中路滑,娘子小心。”

他并未提出送我,保持了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我朝他微微颔首,转身沿着来路下山。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望去。

只见他依旧站在那块巨石旁,青灰色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有些朦胧,见我回头,他抬起手,再次朝我挥了挥,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

我也笑了笑,转身继续下山。心中那片因阮郁离去而愈发开阔的天地,似乎……又照进了一缕温暖而愉悦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