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梦兆星野(2 / 2)

李使者并未轻易放弃,他细心观察,发现这周处虽蛮横,却并非全无是处。其勇力确超常人,且似乎并非完全不明事理,只是无人引导,野性难驯。使者想起陛下梦中“星野散落”之语,暗忖:“莫非此子乃未经雕琢之璞玉?若能引入正途,或是一员猛将?”他决定将情况如实上报,并建议地方官加以关注,暂不接触,待其年稍长,或有时机转变。

***

赴谯郡谯县的使者,是位羽林郎出身的武将,姓张,性格豪爽。谯郡曹氏、夏侯氏渊源极深,虽经朝代更迭,此地仍多出豪杰侠士。使者到此,很快听人说起谯县一文姓人家,有一子,名文俶,字次骞(小名阿鸯,即后世所称文鸯),年虽仅十二三岁,却已显露出惊人的武学天赋和胆魄。据说能徒手搏击壮汉,精于骑射,性情刚烈,慕侠尚义,好打抱不平,在乡间少年中极具威望,俨然孩子王。

张使者设法亲眼见到了文鸯带领一群少年模拟两军对阵,只见其指挥若定,冲锋在前,“勇猛”异常,虽显稚嫩,然那股锐气与爆发力,已令人侧目。使者心中暗喜:“此子若得名师调教,严加训练,将来必是一员冲锋陷阵、万军辟易的虎将!”

***

就在四路使者暗中查访之际,长安国学监内,也是一派蓬勃景象。

杜衡、黄崇、赵昂、周胤、王训等人已从各方历练归来,虽职位各有升迁,或入朝为郎,或外放为吏,但仍常被刘禅特许至国学监听讲、参与论政,并与新入学的年轻学子交流。

这一日,国学监博士正在讲解《左传》中的城濮之战,剖析晋文公的谋略。座中学子皆凝神倾听。杜衡因在漠北历练,对兵事地理尤为敏感,不禁与身旁的赵昂低声讨论起战场地形与兵力调配的关系。

忽听前排一人朗声道:“博士,学生以为,晋师‘退避三舍’,非独为践诺,更是蓄力骄敌,诱其深入。子玉之败,非败于兵力,实败于心躁气傲。”

发言者正是一新入学不久的少年,虽年纪最幼,坐在一群青年学子中却毫不怯场,目光沉静,言语清晰,直指关键。正是刚从杜陵被“请”来的杜预。

博士抚须微笑:“元凯所言甚是。兵者,诡道也,然亦需实力为基。晋军阵列严谨,终非楚军散漫可比。”

另一侧,黄崇听得入神,他经历过战阵,对此感受更深,忍不住插话道:“确实!末将在漠北时,姜将军常言,善战者,未虑胜先虑败。退避三舍,亦是预留回转余地,非单纯退让。”

杜预闻言,看向黄崇,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拱手道:“这位兄台所言‘预留回转余地’,更为精辟。学生受教。”

黄崇见这小小少年竟如此知礼且一点就透,顿生好感,咧嘴笑道:“小兄弟厉害啊!小小年纪就读得这么透!我叫黄崇,以后多聊聊!”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周胤则悄悄对身边的王训低声道:“这杜预,算学定然也好。方才他分析双方粮草消耗,心算极快。”王训点头:“陛下令各地寻访英才,果然大有收获。”

下课后,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杜预很快与杜衡认了宗亲(虽已出五服,但同出一源),赵昂拿出他绘制的漠北、西域地图,引得杜预啧啧称奇,追问不休。黄崇则比划着讲述雪地作战和骑兵冲锋的要领。周胤和王笑看着他们,一个默默计算着若是大军远征挹娄,粮草该如何分段运输;一个则思索着在苦寒之地筑城需要注意些什么。

这些经历过风雨历练的“学长”们,与杜预这等新发现的“天才少年”碰撞在一起,既有交流,亦有隐隐的较劲,更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弥漫在国学监的庭院中。

***

未央宫内,刘禅仔细阅览着四路使者送回的秘密奏报。

看到杜预、羊祜的才名品行,他面露欣喜;看到文鸯的勇武,他点头称许;唯独看到周处的情况,他眉头微蹙,沉吟片刻。

“相父你看,杜元凯、羊叔子,皆乃璞玉,稍加雕琢,必放光华。文次骞勇烈,是将才苗子。唯独这周处……”刘禅将奏报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览毕,微微一笑:“陛下,玉不琢,不成器。周处虽顽劣,然其勇力天赋,万中无一。观其行径,非大奸大恶,实乃无人管教,野性难驯。此等人物,若能幡然悔悟,引导得法,其爆发之力,或远超常人。义兴郡守,当是能干之人,可密旨于他,稍加关注,不必干涉,且观其行,待其自悟或遇挫之时,再施以援手,或可收奇效。”

“相父总是能看到人所未见之处。”刘禅释然一笑,“便依相父之言。至于杜预、羊祜,即特旨征召入国学监,伴驾读书。文鸯……其年尚幼,且其性刚烈,待其在乡中再打磨一二年,朕再亲召之。”

旨意传出。不久,杜预、羊祜这两位少年俊才,在家乡官府礼聘和朝廷特使的迎接下,风光抵达长安,入住国学监,成为天子门生,引得天下瞩目,皆知陛下求贤若渴,寻才于少年中亦不遗余力。

而关于周处和文鸯的关注,则化作两道加密的谕令,悄无声息地送抵义兴郡守和谯郡郡守手中。

雪依旧下着,覆盖着长安,也覆盖着遥远的阳羡和谯县。刘禅站在殿阁之上,望着漫天飞雪,仿佛看到无数星辰,正在这雪夜之后,悄然孕育,等待着照亮季汉未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