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梓潼查贪(2 / 2)

是铁卫的援军到了!

私兵们顿时慌了神。他们本是被钱财收买,今见朝廷援军已至,哪里还有反抗心思?纷纷扔下刀枪,跪地投降。唯有那头目仍想顽抗,被史阿一跃而下,一剑制服。

黎明时分,驿馆火势终被扑灭。院内横七竖八躺着三十多具私兵尸体,还有二十多个俘虏被绑在院中央。铁卫统领单膝跪地,向刘禅禀报:“启禀陛下,末将救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刘禅摆了摆手:“起来吧。查这些俘虏的底细,还有那头目。”

铁卫们即刻行动,开始验尸与审讯。可奇怪的是,那些死去的私兵口中,皆藏着一颗黑色药丸,显是早有准备,一旦被擒便服毒自尽。而那被活捉的头目,无论如何审讯,都只是疯疯癫癫大笑:“尔等斗不过的… 朝中有人… 朝中有人保我等!尔等查下去,只会自寻死路!”

刘禅走到头目面前,蹲下身,眼神冰冷望着他:“朝中有人?是谁?张大户?还是梓潼太守?亦或… 是更高位之人?”

头目只是狂笑,嘴里反复念叨:“尔等斗不过的… 斗不过的…”

史阿见状,欲上前动刑,却被刘禅拦住:“不必了。他既不肯说,纵用刑,也未必能问出真话。” 他站起身,望向院外初升朝阳,“将这些尸体挂在城楼上示众。告知梓潼城内所有人,谁若再敢勾结豪强,贪赃枉法,此便是下场!”

铁卫领命而去。黄皓望着那些尸体,脸色仍有些发白,小心翼翼问:“陛下,我等接下来如何?要不要… 先离开梓潼?此辈既敢动手,说不定还有后招。”

刘禅摇了摇头,走到蔡康身边,拿起那本记满罪证的账本:“我等不能走。越是危险,越说明我等查到了关键。梓潼的黑幕,只是冰山一角。幕后之人既敢在驿馆动手,便说明他们怕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明日一早,我等去面见梓潼太守。我倒要看看,他面对这些证据,还有何话可说。”

蔡康担忧道:“陛下,太守若与他们是一伙的,我等去了岂不是自投罗网?”

“自投罗网?” 刘禅轻笑一声,“朕倒要看看,他有多大胆子,敢在朕面前动手。史阿,传令下去,令铁卫暗中包围太守府。一旦有异动,即刻动手!”

史阿躬身领命:“末将遵旨!”

晨光透过驿馆窗棂,照在刘禅脸上。他手中握着那本账本,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这场肃贪之战,比他预想中更艰难、更凶险。可他知道,自己不能退。一旦退缩,那些被欺压的百姓、那些枉死的将士,便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他望着窗外渐渐亮透的天空,心中默念:父皇,相父,孩儿定要守住这大汉江山,不让它被蛀虫侵蚀。纵前方是刀山火海,孩儿也绝不退缩!

驿馆外,百姓们已听闻昨夜之事,纷纷围在门口,对着驿馆方向指指点点。有人说江南来的粮商得罪了张大户,有人说官府要查粮贸黑幕,还有人悄悄议论,说那位 “刘公子” 气度不凡,说不定是朝廷派来的大官。

刘禅听到这些议论,嘴角露出淡淡笑意。他知道,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能还他们一个清明世道。

次日清晨,刘禅一行换上正式服饰,携账本与证据,前往梓潼太守府。马车行驶在街道上,两旁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有人认出马车上的标志,低声惊呼:“是御前车驾!那位刘公子,竟是… 竟是陛下!”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梓潼城。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呼 “陛下万岁”。刘禅掀开车帘,对着百姓们拱手致意。他见那些百姓眼中的期盼,心中更坚定了肃贪的决心。

太守府外,梓潼太守王威早已率属官等候在门口。他见刘禅车驾,连忙上前跪拜:“臣梓潼太守王威,参见陛下!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刘禅走下马车,目光锐利望着王威:“王太守,朕此次前来,为查梓潼粮仓之事。听闻你治下的粮仓,连救灾的种子粮都被换成霉粒?还有张大户垄断粮贸,你可知情?”

王威脸色一变,连忙磕头:“陛下,臣… 臣不知啊!此事定是

“不必查了。” 刘禅将账本扔在王威面前,“证据都在此处。你自己看看,你治下的官吏,是如何勾结豪强,欺压百姓的!”

王威捡起账本,越看脸色越白。他知道,事情已然败露,再也瞒不住。他瘫坐在地,嘴里喃喃道:“臣罪该万死… 臣罪该万死…”

刘禅望着王威的模样,心中毫无怜悯。他对史阿道:“将王威拿下,打入大牢。经御史台查实,梓潼太守王威贪腐属实,现革职查办,同时彻查太守府,所有与粮案有关之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史阿领命,即刻带人上前,将王威绑起。太守府的属官们见状,吓得纷纷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刘禅走进太守府,坐于正堂椅上。他望着堂下瑟瑟发抖的属官,沉声道:“朕知道,尔等当中有些人,也参与了粮案。朕给尔等一个机会,主动坦白,交出赃款,朕可从轻发落。若是执迷不悟,等被查出来,休怪朕无情!”

属官们面面相觑,有人犹豫,有人害怕。过了片刻,一个中年官员站起,跪倒在地:“陛下,臣有罪!臣收受张大户贿赂,包庇他垄断粮贸… 臣愿交出赃款,求陛下饶臣一命!”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很快,又有几个官员站起,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刘禅望着这一幕,心中叹了口气。这些官员,本是朝廷栋梁,却因贪念走上歧途。他对铁卫道:“将这些坦白的官员登记在册,没收赃款,贬为庶民。至于那些仍在顽抗的…” 他眼神一冷,“继续查!查到底!”

接下来几日,梓潼城掀起一场肃贪风暴。张大户被抄家,家中囤藏的新麦全部充公,发放给百姓。那些参与粮案的官员,有的被打入大牢,有的被贬为庶民。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称赞陛下圣明。

查抄张大户家时,铁卫还发现一封密信。信乃京城一位高官写给张大户的,信中提到 “梓潼之事,需谨慎行事,若有败露,可寻杨公相助”。

刘禅看着这封信,眼神变得深邃。杨公?莫非是杨阜?他忆起此前巴郡粮案中发现的密信,上面也提过 “杨公”。看来,杨阜果然与这些贪腐分子有所勾结。

“史阿,” 刘禅将密信递给史阿,“将此信快马送往长安,交给相父。令相父彻查杨阜,看他到底牵扯多深。”

史阿接过密信,躬身道:“末将遵旨!”

处理完梓潼之事,刘禅决定启程返回长安。他知道,京城局势,恐怕已十分紧张。杨阜等人接到消息,必会有所动作。他必须尽快回去,掌控大局。

离开梓潼那日,天上下着细雨。然很多百姓们仍然自发涌上街头,为刘禅送行。他们捧着自家种的粮食、织的布匹,想要送给刘禅。刘禅一一婉拒,只对百姓们说:“朕所做的一切,皆为大汉百姓。只要尔等能安居乐业,朕便心满意足了。”转头对史阿说道:“师傅,你看!这雨伞如同大汉的百姓,朝廷只有为百姓遮风挡雨,百姓才会将朝廷、将朕举在头上啊!”

马车缓缓驶离梓潼城,刘禅掀开车帘,望着渐渐远去的百姓。他知道,这场肃贪之战,还远未结束。京城的利益集团,绝不会善罢甘休。但他已做好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坚持下去,还大汉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