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营炮手王老六,操作精准,击毁敌楼,赏银三十两,钱十万,绢五匹!”
……
每一个名字被念出,每一次丰厚的赏赐被发放到将士手中,都引来校场上震天的欢呼、羡慕的目光和由衷的祝贺。立功受赏的将士们脸上洋溢着自豪、激动与感激的笑容,有的捧着沉甸甸的赏银,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们用性命和鲜血搏杀换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能改变家人生活、光耀门楣的巨额财富。许多士兵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李铮因其在攻城战和巷战中护卫主将、作战勇敢以及后续护送财宝有功,也被重重赏赐,晋升为统率数百人的军侯。他捧着沉甸甸的赏银和任命文书,看着周围欢呼雀跃的同袍,心中激动万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托军中书吏给远在家乡的父母写信,让二老知道儿子有出息了,没有给家族丢脸,日后定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就连那些来自国子监的学子也受到了嘉奖。李文、以及另外几名协助张毣清点国库、撰写文书、宣讲政策的学子,每人都得到了颇为可观的金钱赏赐和绢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事迹和功劳将被详细记录在案,作为日后科举、铨选的重要资历。李文拿着赏赐,感觉这些天来的挑灯夜战、精疲力尽都值了,心中充满了为国效力的成就感。
盛大的颁赏仪式后,军营中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庆功宴。酒肉管够,香气四溢,欢声笑语几乎要掀翻营帐。士兵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吹嘘着自己的战功,传看着彼此的赏赐,分享着胜利的喜悦,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战争的残酷与伤痛似乎暂时被遗忘,胜利的荣光、陛下的恩典和实惠的赏赐如同暖流,笼罩并温暖着整个大营。
然而,作为统帅的赵广和陆抗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庆功宴后,他们立刻召集军需官、功曹以及相关文吏,连夜核对那份沉重的阵亡及重伤将士抚恤名单。对于那些再也无法回家的英烈,他们的赏赐和加倍抚恤金需要尽快登记造册,安排绝对可靠的专人护送回他们的家乡,亲手交到他们悲痛的亲人手中。这是一项沉重而又必须极度细致、不容有失的工作,关系到军心士气和朝廷信誉。
张毣和李文等学子又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项繁琐而神圣的工作中。他们对照着战报、军籍册以及各营上报的名单,在灯下仔细核对每一个名字、籍贯、所属部队、阵亡地点、功勋和抚恤标准。看着那长长的、密密麻麻的名单,看着那些曾经鲜活、一同行军作战的名字如今变成了冰冷的名字和等待送达的抚恤金数字,李文的心情从领赏的兴奋中彻底沉静下来,感受到了战争胜利背后那沉甸甸的代价——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永远无法弥补的牺牲。
他书写每一份发送往阵亡将士家乡的文书和通知时,都格外认真,字迹工整,措辞恳切,仿佛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那些逝去的英魂和他们的家人表达自己最深切的敬意和哀思。
陆抗则更关注皇帝拨付给边军和军工的那笔巨额专款。他深知这笔钱的重要性。他亲自伏案疾书,写信给留守辽东的马岱和在长安的兵部同僚,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巩固辽东、乐浪防务的构想,以及对未来大汉水师长远发展的规划建议,并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这笔资金的具体方案,包括在高句丽半岛南端寻找天然良港建立水师基地。他甚至根据自己多年的水战经验,绘制了一些新型战舰的草图和建议改进的船用弩炮图样,希望能获得朝廷的拨款支持,进行研制和建造。
赵广则一边继续指挥部队清剿小股残敌、稳定地方秩序、招抚流亡,一边密切关注着那份悬赏檄文在王险城以外地区的效果反馈。果然,檄文发出后不久,就开始陆续有效果显现。
先是王险城内及周边地区,一些原本躲藏起来、持观望态度的高句丽原小吏和低级军官,主动向汉军投诚,并提供了一些关于位宫可能逃窜方向、或与某些地方豪强有联系的模糊信息,以期换取宽恕甚至未来的奖赏。
几天后,一支来自北部山区、自称是“沮沃部”的小型部落代表团,战战兢兢地来到汉军大营外,声称他们部落的猎人在深山中发现了小股行迹可疑、装备精良人员的活动痕迹,但不敢确定是否是位宫残部,希望汉军能派人前去查看核实,并试探性地、小心翼翼地询问赏金是否真实有效,如何领取。
甚至有一股盘踞在高句丽中部山区、实力颇大的地方武装势力(原为高句丽官军一部,城破后溃散自立),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信中用语隐晦,但暗示他们可能知道司马羕或公孙峥的藏身线索,但要求汉军必须先承诺保证他们目前的地位和安全,并希望预先支付部分赏金以表诚意。
这些消息来源复杂,真假难辨,动机各异,但无疑表明那份悬赏檄文像一块巨大的巨石投入水中,已经激起了层层波澜,开始搅动高句丽半岛暗流汹涌的局面。
赵广对此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者不拒。一方面,他派出多支精干的小型侦察队伍,由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根据这些线索进行谨慎的核实和追踪;另一方面,则严格执行“余者不究”的政策,对主动投诚者予以安抚和初步任用,对提供线索者则视价值给予小额赏金或粮食布匹以资鼓励,稳住他们,对那些讨价还价、意图待价而沽者,则保持接触渠道但不过早做出实质性承诺,以免被其牵着鼻子走。
赵广和陆抗都深信,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位宫和司马羕的末日正在一步步临近。或许就在不久的某一天,就会有某个被巨额赏金打动、或是渴望权力地位、或是单纯为了自保的人,将他们的首级或者活人,送到汉军大营前来。
王险城的秩序在汉军的努力下正在逐渐恢复。市场重新开张,虽然货物种类和客流远不如战前繁华,但百姓的脸上少了些惊恐不安,多了些为生计忙碌的常态。物价在汉军有意识的平抑和调运下,也逐步趋于稳定。
林风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又几次看到了那个被他救下的高句丽男孩金顺。男孩似乎不再那么害怕汉军,有时会远远地跟着巡逻队,好奇地看着汉军士兵维持秩序、帮助清理废墟、甚至偶尔分发少量粮食救助贫民。林风依旧会时不时扔给他一点食物,但两人没有再进行过语言交流。战争的创伤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抚平,但一个相对安定、充满希望的开端,显然已经出现。
大汉的统治,正伴随着雷霆万钧的军事打击、精明老练的政治策略(如悬赏令)和实实在在的利益分配(厚赏与抚恤),在这片新征服的土地上,一步步地、坚定地扎根生长。一个由长安未央宫发出的决策,正在遥远的高句丽半岛,通过无数将士、官吏、甚至普通百姓的行动,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塑造着新的秩序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