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丞相定策(2 / 2)

当诸葛亮所率的蜀汉主力前锋,那面饱经风霜的“汉”字大纛真正出现在长安西郊,与巍峨却已是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墙遥遥相望时,已是残阳将尽,暮色四合。

长安城头,无数火把次第点燃,如同给这座浴血重生的巨兽镶上了一条跳动的金边。城门在刺耳的绞盘声中缓缓开启,吊桥沉重地放下。魏延已卸去血迹斑斑的残甲,换上了一身相对整洁的玄色战袍,虽面色苍白,身形微晃,却依旧强撑着挺直腰背,率领着城中尚能行动、伤痕累累的将校士卒,肃立于城门甬道两侧。火光照耀下,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上,唯有眼神依旧燃烧着不屈的光芒,静静等待着他们的丞相。

蹄声如雷,由远及近。诸葛亮并未乘坐车驾,而是策一匹青骢马,当先而行。他一身青色布袍,外罩轻甲,纶巾下清癯的面容难掩长途奔波的疲惫,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如同寒潭古井,蕴藏着洞悉一切的智慧与沉静如山的意志。他身后,姜维、张翼、廖化等将紧随,人人脸上都带着大战将临的凝重与风霜。再后,是衣甲鲜明、士气高昂的蜀军精锐,长矛如林,步伐铿锵,带着一股沛然莫御的锐气,踏着暮色涌入这座刚刚经历炼狱洗礼的城池。

“末将魏延,恭迎丞相!”魏延上前数步,单膝跪地,声音沙哑却洪亮。身后所有残存的三千余蜀军和两千余魏军降卒齐刷刷跪倒,甲胄摩擦声汇成一片。

诸葛亮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双手用力将魏延扶起。他的目光锐利如电,瞬间扫过魏延身上数处包扎处渗出的暗红,以及他身后那些形容枯槁、伤痕累累的将士,最后落在城墙上那触目惊心的巨大缺口、焦黑的痕迹和尚未清理干净的血污之上。一丝难以察觉的痛惜与沉重掠过他眼底。

“文长!”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双手紧紧握住魏延的手臂,感受到那臂膀因脱力而微微的颤抖,“辛苦了!长安城,你守住了!此乃擎天之功!”他环视四周,声音陡然拔高,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将士耳中,“诸位将士!血战长安,以弱抗强,挫敌凶锋,保我大汉根基不堕!此战之功,彪炳千秋!亮,代陛下,代大汉,谢过诸位忠勇!”

“愿为陛下效死!”城门口,甬道内,城墙上,劫后余生的将士们爆发出震天的吼声,带着血泪的嘶哑,汇聚成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魏延:“文长,速引我查看城防,详述战况。伯约,你带人详查各处粮秣、军械、府库情况,事无巨细,速来报我!”一道道指令清晰果断,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众将注意到,随丞相同来的大将中,竟不见常山赵子龙与无当飞军统帅王平的身影,心中虽有疑惑,却不敢多问。

“遵命!”诸将领命,立刻分头行动。

当最后一丝暮光被浓重的夜色吞没,长安城内,丞相行辕(临时征用的一处尚算完好的官署)已是灯火通明。诸葛亮端坐主位,案几上堆满了刚刚送来的简牍军报。魏延、姜维、张翼、廖化等核心将领分列左右,人人脸上都带着大战后的疲惫与凝重。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药草和焦糊混合的气息。

魏延的声音嘶哑,却条理清晰,将二十余日血战的惨烈过程,从张合初探、曹真合围、土山对垒、地道攻防、火牛突袭直至最后一刻的援军到来,巨细靡遗地禀报。他并未过多渲染自己的勇武,重点描述着守城将士的惨烈牺牲、城池的破损程度以及眼下最急迫的危局——曹真虽退,但主力未损,粮草辎重虽遭火牛焚毁部分,根基犹在,其大军并未远离,而是在长安城东三十里外的灞水东岸重新扎下连绵营寨,旌旗猎猎,显然在重整旗鼓,虎视眈眈!更令人心忧的是,斥候探得北面渭水方向,郭淮的并州军并未随主力后撤,反而在渭水北岸加固了营垒,架设浮桥,如同一颗毒牙,死死钉在长安侧翼!而更远的方向,张合的骑兵如同幽灵般在长安外围游弋,截杀蜀军斥候,封锁消息。

“……丞相,曹真虽暂退,然其势未衰,八万魏军主力犹在,将我长安围困如铁桶。城中粮秣箭矢,经此血战,十不存一。伤兵满营,药材奇缺。城墙多处崩塌,尤以东门、北门水门附近最为严重。若魏军再度强攻,恐……恐难支撑旬日。”魏延最后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拱手禀道。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火盆中木炭燃烧的噼啪声。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姜维目光锐利,盯着舆图上魏军扎营的位置;张翼、廖化等将亦是面色沉郁。所有人都清楚,虽然丞相大军及时赶到,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长安依旧是座孤悬于敌境核心、伤痕累累的危城!曹魏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旦重新完成整备,下一波攻势必将更加疯狂。

诸葛亮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案几边缘。灯火在他清癯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穿透了营帐,穿透了长安的城墙,落在了更广阔的天下棋局之上。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帐内的死寂:

“文长所言危局,皆在亮意料之中。长安,乃关中锁钥,曹魏必倾力反扑,不死不休。然——”他话音一顿,目光如电扫过帐中诸将,“危机之中,亦蕴藏着我大汉绝地翻盘之机!此战,非为固守一城,实为……鲸吞关中!”

“鲸吞关中?”诸将精神皆是一振,目光灼灼地望向诸葛亮。

“不错。”诸葛亮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关中舆图前,手指点向长安,“长安虽残,然既入我手,便如利刃楔入曹魏腹心!曹真八万大军环伺,看似泰山压顶,实则其亦有致命之软肋!”他的手指沿着地图快速移动,语速渐快,条分缕析,“吾大军未至长安之前,已行三步先手,断其臂膀!”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皆是一凛,目光更加专注。

诸葛亮的手指重重敲在潼关的位置上:“其一,地利之要,首在潼关!此乃关东门户,命脉咽喉!曹真主力被拖在长安城下,其后方潼关守备必然空虚!此乃天赐良机!吾已命子龙,率两万精兵,星夜兼程,直扑潼关!此时,应已兵临关下!”

仿佛是为了印证诸葛亮的话语,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驿骑嘶哑的通报:“报——!潼关六百里加急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