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听证会,被林远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扭转了局面。
林远动摇了CSA联盟的法理根基,也让整个欧洲陷入了对美国技术霸权的集体反思之中。
欧盟委员会,当场宣布将对Matter协议在欧盟境内的数据安全合规性,展开为期六个月的反垄断调查。
在此期间,所有搭载Matter协议的新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上市审批将被暂时搁置。
这等于是给了启明联盟,一个长达六个月的宝贵战略窗口期。
林远,没有浪费任何一秒钟。
在返回江州的飞机上,他便已经向联盟的所有核心成员,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
“筑巢阶段,正式开始!”
他要用这六个月的时间,为启明这只雏凤,打造一个坚固的巢穴。
第一阶段是,信通院的国家级背书。
返回江州后72小时。
京城,国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场由信通院副院长王国庆,主持的新一代物联网开源标准技术研讨会正式召开。
参会的,不仅有启明联盟的创始成员林远、汪韬、李俊峰等。
更有来自国内民企巨头、三大运营商等,几乎所有国内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队和巨头企业的首席技术官CTO或首席科学家。
会议室里,气氛微妙而又充满了火药味。
所有巨头的代表,都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坐在主宾位置上的林远。
他们都清楚,今天这个会名为研讨。
实则是一场由国家部委搭台,让启明联盟唱主角的招安大会。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王国庆副院长,率先开口,为会议定下了基调,
“今天请大家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探讨一下,在我们国家自己的物联网标准领域,我们到底能不能,敢不敢走出一条不同于Matter,也不同于我们过去各自为战的全新道路。”
他将目光,投向了林远。
“林远同志,你们启明联盟,作为这条新道路的先行者,就由你来先抛砖引玉吧。”
林远站起身,没有说任何客套话。
他直接将一份长达两百多页的《启明OS 1.0技术架构与安全白皮书》,投射到了巨大的屏幕上。
“各位前辈,”他的声音沉稳而又自信,“我们今天不谈商业,不谈生态。我们只谈技术。”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林远就如同一位大学教授,将启明OS的底层架构,向在场的所有技术大神,进行了一次毫无保留的解剖。
“我们启明OS的核心,是一种我们称之为分布式软总线的技术。”林远指着屏幕上一张复杂的架构图,
“它的设计理念,借鉴了华为鸿蒙系统的部分思想,但又做出了更激进的创新。”
“传统的物联网协议,无论是Zigbee,还是Thread,它们解决的都只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点对点的连接问题。它们的关系,是松耦合的。”
“而我们的软总线要解决的,是让所有独立的设备融合成统一超级终端的问题!”
“我们通过在底层,抽象出一个虚拟硬件层,将所有设备的硬件能力,如摄像头、麦克风、计算单元、存储单元,资源化。然后通过统一的分布式任务调度器,进行跨设备的灵活调用!”
“举个例子,”他看着台下的X米CTO,
“当用户,对着您的智能音箱,说帮我拍张照时。我们启明OS,可以自动地调用客厅里,那台X尔电视的摄像头,来完成拍照。然后再调用打印机,将照片打印出来。整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无感的。他感觉自己,仿佛在指挥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机器人.”
“同时,”他又看向X为的首席架构师,“为了解决不同设备之间,通信协议五花八门的问题。我们在软总线的底层,集成了一套,我们称之为异构融合组网的协议栈。”
“这套协议栈,可以同时兼容并管理,包括WIFI、蓝牙、Zigbee、NFC、甚至是我们正在研发的星闪在内的所有主流通信协议。”
“系统会根据不同任务的特性,智能地选择最优的通信链路。比如传输高清视频,就走WIFI 6;进行设备配对,就走NFC;控制智能门锁,就走功耗最低、最安全的蓝牙……”
“我们要做的是彻底屏蔽掉底层的复杂性。让开发者和用户,都无需再关心设备之间,到底是用什么语言在交流。”
“解决了连接的问题,我们再来谈安全。”林远的脸色,变得无比严肃。
“启明盾的安全体系,将由三道防火墙构成。”
“第一道防火墙,芯片级的可信根。”
“所有,通过了我们启明盾认证的芯片,必须在硬件层面,集成一个由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的,独立的安全执行单元。这个SEU将拥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和存储器,运行着一个经过形式化验证的微内核安全操作系统。它就是我们整个信任体系的根。”
“所有设备的密钥、证书、以及用户的生物特征指纹人脸数据,都将只存储在这个物理隔离的保险箱里。任何外部的操作系统,都无法直接访问!”
“第二道防火墙,内核级的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