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盐铁之议(1 / 2)

在李俊峰的亲自引领下,林远穿过数道安保严密的门禁,终于来到了d集团总部大楼的最顶层。

这里不是现代化的总裁办公室,而是一间古色古香,充满了岭南风情的中式书房。

书房里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四壁顶天立地的紫檀木书架,从经史子集到西方哲学,从古典经济学到前沿科技,包罗万象,仿佛一座小型的私人图书馆。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陈年普洱的醇厚香气,将外界的喧嚣与浮躁,彻底隔绝。

一个身穿灰色中式对襟褂,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背对着门口,站在一张宽大的书案前,专心致志地练习着书法。

他就是d集团的创始人,也是至今仍在幕后掌控着这家年营收数千亿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灵魂人物贺董。

一位真正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赤手空拳搏杀出来的商界教父。

听到脚步声,贺董并未回头,只是将狼毫笔中最后一滴墨汁,稳稳地落在宣纸上,完成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的最后一捺。

那笔锋,藏锋敛锷,却又力透纸背,一如他本人,内敛中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

“来了?”

他放下毛笔,缓缓地转过身,一双看似浑浊的老眼中,却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精光,仿佛能将人心看个通透。

“何董,您好。晚辈林远,冒昧打扰。”林远不卑不亢地迎着他的目光,微微躬身,行的是晚辈之礼。

“坐吧。”贺董指了指书案前的一套黄花梨木茶台,脸上看不出喜怒,“俊峰那小子,在我面前把你夸上了天。他说你是个很有意思的年轻人,让我一定要见见。”

李俊峰为两人沏上茶后,便识趣地躬身退出了书房,并将厚重的木门轻轻地带上。

整个书房里,只剩下了林远和这位传奇老人。

贺董没有急着谈合作,而是像一个考官,或者说像一个智者,与林远聊起了d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从生产一个塑料瓶盖赚几分钱的乡镇小作坊,到靓女先嫁的产权改革,再到挥师海外的全球征战,他的叙述平淡如水,却让林远听得心潮澎湃。

他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正在用他一生的传奇,来为接下来的考验铺垫分量。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书房里的灯,亮起了温暖的光。

贺董将杯中最后一口茶饮尽,终于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林远,提出了那个早已在林远预料之中,却又无比宏大和尖锐的问题。

“林主任,我听说你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经济学和历史应该都有涉猎吧?”

“不敢说精通,略知一二。”林远谦逊地答道。

“那好。”贺董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我们就从经济学的源头聊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的‘经济学圣经’,你肯定读过。”

“读过。”林远点了点头。

“那《国富论》里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贺董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是那只看不见的手。是主张市场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由,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是认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每个国家,每个企业,都应该像一个聪明的工匠,只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道工序,然后通过自由贸易,互通有无,共同将蛋糕做大,最终实现国民财富的最大化。”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珠玑,仿佛一位正在授课的经济学教授。

“我们d,就是这套理论最忠实的信徒,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贺董的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豪,

“我们擅长什么?我们擅长整合全球最顶级的供应链,擅长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擅长把生产成本控制到极致,擅长把品牌和渠道铺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把日本最好的压缩机、韩国最好的显示面板、美国最好的芯片,都拿过来,然后用我们最高效的生产线,把它们组装成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家电,卖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胜利,那只看不见的手带给我们的奇迹!”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目光如炬地盯着林远。

“而你们江南之芯集团呢?恕我直言,你们的诞生本身就是代表政府的管控意志,强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你们想做的,是让我们放弃那些经过了几十年市场检验的国际供应链,转而使用你们这款刚刚诞生的国产芯片。这不仅是逆全球化的潮流而动,更是让我们放弃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去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任务买单。”

这位老人的话非常直白,丝毫没有给林远留面子。

“所以,林主任,你凭什么让我相信与你们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这番话直白了然,字字珠玑

林远沉默了许久。

他知道,任何空洞的家国情怀说教,在贺董这种务实到了极点的企业家面前,都只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惹人反感。

他必须进入对方的语境,用对方的逻辑,来回应对方的质疑。

“贺董,您说的没错。”林远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又充满了力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着作。这一点,我完全认同。”

他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观点,没有急于反驳,这是辩论的智慧。

“但是,”他的话锋,猛然一转,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

“不知道贺董,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过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另一场关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辩论?”

“哦?”贺董的眉毛微微上挑,露出了极大的兴趣,“愿闻其详。”

“那场辩论,发生在西汉时期,汉昭帝始元六年,史称盐铁之议。”

林远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清晰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