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干部学院(2 / 2)

“根据培训时长和课程深度,我们推出三个套餐:”

“‘体验班’,为期三天,收费9800元\/人。包含基础课程、核心项目实地考察、以及入住我们石砚小镇的四星级特色民宿。”

“‘进阶班’,为期一周,收费元\/人。在体验班的基础上,增加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闭门研讨会’,并由朱总这样的企业家,进行‘一对一’的投资环境咨询。”

“‘总裁班’,”孟彦顿了顿,抛出了王炸,“为期半个月,收费元\/人!学员不仅可以学到所有核心课程,更可以获得一个,由林书记您,亲自主持的‘发展战略闭门答疑会’的名额!并且,他们带来的投资项目,将获得我们县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优先审批权!”

当孟彦讲完他这套完整的商业构思后,所有人都被他这个充满了奇思妙想,却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商业计划书”,给彻底镇住了。

这哪里是办学校?

这分明是在打造一个集“干部培训、文旅消费、招商引资、品牌输出”于一体的,高端复合型产业链。

许久,林远才缓缓地鼓起了掌。

“孟彦,”他看着自己这位最得力的干将,眼神里充满了欣赏,“你这家伙不去当资本家,真是屈才了。”

他站起身,一锤定音。

“这个‘干部学院’,我同意了!”

“不仅要办,还要高规格地办!把它办成我们青川一张闪亮的名片!”

……

一个月后,“青川新时代干部发展学院”,在原县委党校的旧址上正式挂牌成立。

消息一出,官网的报名通道,在上线不到十分钟内,服务器就被挤爆了三次。

第一期的三百个名额,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和企业一抢而空。

其中最受欢迎的,竟然不是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宏观战略”课程,而是一堂由朱海坤主讲的,名为《一个青川商人的自白:我所亲历的“青川速度”》的选修课。

开课那天,能容纳五百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朱海坤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聚光灯下,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来自全国各地学员们的脸,心中百感交集。

他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播放ppt。

他只是让工作人员,在身后的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张照片。

那是他的“丽景花园”项目,在盘活前,那片荒草丛生、钢筋裸露的烂尾工地。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朱海坤拿起话筒,声音有些沙哑,

“我不是理论专家,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个关于六个亿的故事。”

他从自己当初是如何被孟彦“半胁迫”着,拿出六个亿接手这个烂尾盘的“血泪史”讲起。

他讲自己当初是如何的绝望,如何做好了血本无归、买个平安的打算。

台下的学员们听得是心有戚戚焉。

在座的,有不少都是企业家,对于这种被地方政府“摊派”、“割肉”的经历,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体会。

然后朱海坤话锋一转。

屏幕上的照片,切换成了如今那片热火朝天的建筑海洋。

“但是!”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我做梦也没想到,林书记和孟主任,他们没有把我朱海坤当成‘待宰的肥羊’!他们给我这个烂尾盘,配上了全县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医院分院!”

“他们没有吃拿卡要,而是由国资委出面,帮我协调来了五年期的低息贷款!”

“他们没有关门打狗,而是出台了‘人才引进住房补贴’政策,把全省最优质的购买力,都引到了我的楼盘里!”

“我那六个亿,不仅没有打水漂!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等项目清盘我至少还能再赚两个亿!”

“我朱海坤在青川做了三十年生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做得这么舒心,这么有尊严,这么有盼头!”

“所以当外面的人问我,什么是‘青川模式’?什么是‘青川速度’?”

朱海坤说到这里,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复杂的理论。就他妈的两件事——把我们商人,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把我们企业的事,当成政府自己的事来办!”

话音刚落。

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坐在后排旁听的林远,看着台上的朱海坤,又看了看台下那些被深深震撼的学员们。

他知道。

真正的变革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