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天空湛蓝高远,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人行道,踩上去沙沙作响,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平添了几分静谧与浪漫。
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分配的、位于东城区一条安静胡同里的单位宿舍内,此刻却洋溢着与窗外宁静截然不同的喜庆与忙碌。
小小的单间宿舍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窗玻璃上贴着大红的喜字,虽然空间局促,但布置得温馨而充满新意。
这里,即将成为诛玥和张宏远新婚的临时爱巢。
两人的恋情,在几年的大学相伴和各自工作岗位的磨合中,早已水到渠成。
张宏远的父母,那对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对聪明伶俐、家世清白的诛玥十分满意。
而诛皎和陈兰兰在了解了张宏远的为人和家庭情况后,也对这个有抱负、有担当的年轻人颇为赞许,尤其是得知他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更是觉得女儿找到了良配。
婚事进行得顺利而高效。
按照当时的习俗,张宏远的父母亲自提了礼物,从江南水乡来到北京,与特意从百家镇赶来的诛皎、陈兰兰,在一家老字号的餐馆见了面。
双方家长都是明事理的人,席间相谈甚欢。
张教授夫妇赞赏诛皎白手起家、实业报国的魄力,诛皎和陈兰兰则敬佩张教授夫妇的学识涵养和开明家风。
关于两个孩子的未来,双方家长达成了高度一致: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支持他们在北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展,不做过多干涉。
彩礼和嫁妆也一切从简。
张宏远家准备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和一台燕牌缝纫机,这在当时已是相当体面的彩礼。
诛皎和陈兰兰则给女儿准备了崭新的被褥、几套质量上乘的衣服,以及一个装着八百八十八块钱的大红包,取个“发发发”的好彩头。
诛皎私下又额外给了诛玥一个存折,里面是他为女儿准备的、一笔足以让他们小两口在京初期站稳脚跟的“安家费”,但他叮嘱女儿,此事不必声张,更不要让张家觉得有压力。
婚礼没有大操大办,选择了在张宏远单位的一个小礼堂里,举行了一个简朴而庄重的仪式。
诛玥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色呢子外套,衬得她肌肤胜雪,笑靥如花。
张宏远则是一身笔挺的深色中山装,更显精神奕奕。
单位的领导担任证婚人,宣读了结婚证书。
双方单位的同事、在京的几个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前来道贺,小小的礼堂里坐得满满当当,充满了欢声笑语。
仪式上,诛皎作为家长代表发言。
他看着台上并肩而立、郎才女貌的一对新人,心中感慨万千,脸上却带着沉稳欣慰的笑容。
“各位领导,各位亲友,今天是我女儿诛玥和女婿张宏远大喜的日子。”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礼堂,“作为父亲,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和骄傲。”
“宏远是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好青年,把小玥交给他,我和她妈妈都放心。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