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民看着手中沉甸甸的手抄本,又想起关于那个八岁神童的传闻,心中顿时明了。
这是书记要倾力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且是要将其培养成真正的大才!
能被委以如此重任,韩立民心中涌起一股被极度信任的热流,他郑重地点头:“书记,您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把我知道的,都教给诛兴!”
“嗯,”诛皎点点头,“教学方法上,你可以灵活些。那孩子可能不耐烦死记硬背,多引导他思考‘为什么’,鼓励他提问,甚至质疑。”
安排好了基础理论的传授者,诛皎又开始着手解决书籍的问题。
他通过阿荣的那条秘密渠道,不惜重金,搜罗了大量国内难以见到的最新科技书籍和期刊的影印本。
其中大部分是俄文和英文原版,涵盖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空气动力学、初级计算机原理、半导体物理、无线电技术等。
这些书籍被打上“废旧物资”或者“科研参考资料”的标签,混杂在公社采购的其他物资中,悄无声息地运回了诛皎的书房。
诛皎并没有一下子把这些书都堆到诛兴面前。
他只是在自己的书房里,特意开辟了一个书架,将这些书籍分门别类地放好。
然后,他会有意无意地,在诛兴跑来书房看他画图或者摆弄一些简单零件时,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相关的、带有大量图解的书,自己看着,或者用浅显的语言,给诛兴讲解里面的某个有趣的现象或原理。
他从不强迫诛兴去学什么,只是像一个引路人,不断地在诛兴面前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激发他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果然,诛兴很快就被那些充满了奇妙图形和复杂公式的书籍吸引住了。
虽然很多文字他看不懂,但那些结构图、电路图、数学符号,却仿佛对他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他会指着书上的一个涡轮机剖面图,问父亲为什么叶片要扭成那个形状。
他会看着一个复杂的电路图,皱着眉头思考电流是怎么走的。
诛皎便会耐心地,用最形象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给他讲解背后的基本原理。
有时,诛皎甚至会带着诛兴,去农机站实地对照,或者找些废旧的零件让他亲手拆装,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机械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韩立民也开始了他的“授课”。
他惊讶地发现,诛兴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远超同龄人,很多概念一点就通,甚至能举一反三。
更让他震惊的是,诛兴经常会提出一些角度刁钻、直指核心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他这个大学生都需要思考很久,或者去查阅诛皎提供的那些“特殊”书籍才能找到答案。
这是一种快乐并“痛苦”着的教学体验。
陈兰兰看着小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闷头鼓捣,而是开始抱着那些厚厚的、“天书”一样的书本看得入迷,时而还会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心中又是欣慰,又有些担忧。
“孩子还这么小,看这些会不会太吃力了?别把脑子累坏了。”她私下里对诛皎说。
诛皎揽住妻子的肩膀,目光深邃地看着正在院子里,对照着一本英文机械手册,试图改进一个老旧水泵模型的诛兴,轻声道:“兰兰,你看他的眼睛。”
陈兰兰望去,只见小儿子那双乌黑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充满兴奋和专注的光芒,那是一种沉浸在探索和发现快乐中的光芒。
“他不是在受苦,他是在享受。”诛皎肯定地说,“我们这儿子,是蛟龙,浅滩困不住他。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水,足够的空间,让他将来能够畅游大海。”
倾囊相授,只为不辜负这份天赐的奇才。
诛皎知道,他今日种下的这些知识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由他这个惊才绝艳的小儿子,培育成支撑家国命运的参天大树。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