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中,林洪洗完澡后身着一袭干净的白衫,席地而坐,双腿盘起,呼吸绵长而均匀。
他手掌轻抚腰间那柄枯木剑,指腹摩挲过冰冷的剑鞘,一如过去无数个夜晚那般静默。
片刻之后,他缓缓闭上双眼,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于眉心轻点。
“凝神……观录。”
下一息,他体内灵气运转,丹田轻震,一股无形之意流转全身,意识缓缓沉入神海深处。
《万象录》,启。
一瞬之间,林洪的神识仿佛被一股浩瀚星河所包围,意识浮沉于一卷无形的古籍之中,书卷呈虚空之态,通体银白,恍若光铸,一页一页,皆为天机所化。
这,就是万象录,他修行十年来每夜必观之卷。
它不是一本实体典籍,而是尘阳子昔年以神通封印、亲手传下的识海秘卷。
唯有神识之力足够坚韧纯粹者,方能打开其第一页。
据尘阳子所言,万象录源自上古一脉“天衍宗”的秘传,包罗万象,记载万法!
可修气,炼体,习符阵,通神识,晓医道,炼丹术,洞察天象风水,乃至观人气运、生死轮回,皆有涉猎。
“修道者,不止强于术法,更需识万象,通人间。”
这是尘阳子留下的原话。
十年来,林洪每夜皆静坐观录,凝神悟理,不问尘嚣,不涉人世,只与星河共度长夜。
他从最初只能“翻阅”第一页,逐步修至如今,已可浏览前八页万象录的内容。
此刻,他的意识沉浸其中,面前缓缓浮现出一幅篇章。
那是《医道篇·第六页》。
光卷之上,无数密密麻麻的字符流转,每一个字仿佛都蕴含着某种神秘的震动频率,观之如坠梦境,听之若闻天籁。
他目光扫过其中几行,内容正是关于“奇经八脉”与“脏腑生气流转”的对照图。
“人之体,表为皮肉筋骨,里为五脏六腑;气行其内,周天轮转。
若气滞一处,则病生于微。
若邪入其府,则五行逆乱而命数削。”
林洪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闭目默念。
修仙者虽远超常人,但肉身依旧根植于天地之中,若不明生死之理、阴阳五行之变,终究为道途所限。
而他修《万象录》十年,不仅为成仙,更为护己所爱。
这一点,早已刻入他道心之中。
他神识一动,翻转卷轴,意念转至《炼丹篇·第三页》。
卷面之上,是《聚气丹》《培元液》《解毒青丸》等常见丹方的结构、药理与火候控制讲解。
其中附有“灵火调息法”“药性相冲图”“三阳火转化阴气的操作指法”等旁批注记,皆为尘阳子当年手笔。
他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曾有数次闭关入定之中,若非靠着万象录中所学的《辟谷丹》《凝骨散》调理体魄,恐怕早已走火入魔,神魂不稳。
林洪目光转冷,轻声道:
“这世间有多少修士,修得天法,却不识医道,临死方知,一口痰卡喉,一线毒入经,便是大限。”
《万象录》,正是他十年来,在孤绝天山中,与死亡博弈的灯塔与救赎。
他缓缓睁眼,床头的台灯依旧亮着,窗外月色如水,映照在墙上留下一片静谧的光影。
他并未起身,而是再次闭眼,将意念投入《风水篇·第二页》。
【“山形水势,藏风聚气;宅有龙脉,则人兴;屋对死门,则祸至。
天地间有生死九局,凡人多不察。”】
这是他当晚最后要观的内容。
原因无他,今日踏入老宅时,林洪察觉到一丝极淡的死煞之气。
常人不会察觉,普通风水师也未必能辨。
但林洪修观气之术已达“通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