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期末考试来临(2 / 2)

他也会拍拍赵敏的肩膀,鼓励她:“知识梳理得很好,但别忘了和最新的科技新闻结合起来,生物和化学的生命力永远在课本之外。”

孙伟老师不止一次地在晚自习的时候悄悄站在14班的后门外,看着里面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久久不语。

他终于明白,14班成绩突飞猛进的秘密,不在于杨明宇有什么“点石成金”的魔法,而在于他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系统,就是我们所谓的班风正,学风浓。在这个系统里,知识不再是冰冷的考点,而是可以被分享、被探讨、被应用的工具。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互帮互助的合作者。源于集体的归属感和为了共同荣誉而战的信念,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内驱力,这是任何题海战术都无法比拟的。

他甚至有些羡慕。他的1班,虽然人人都是考试的精英,但整个班级显得死气沉沉。

决战的号角终于吹响。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正式开始。

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整个江城一中的考场里的考生都吸了一口凉气。

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给了一段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思辨性材料,角度刁钻,立意深刻,让绝大多数习惯了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学生都感到无从下笔。

考场上一班的学生大多眉头紧锁,他们感觉这个题目很熟悉,好像在哪篇哲学读物上看过类似的观点,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而在14班的考场里,学生们看到这个题目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因为就在一周前,杨明宇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他没有讲任何考点,而是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辩论会,辩题正是——“人工智能,是人类的伙伴还是终结者?”

当时,林天作为正方主辩从技术角度阐述了AI的无限可能;而文科班的陈静也受邀作为反方外援,从人文和哲学的角度,论证了AI可能带来的一些危机。那场辩论,几乎所有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此刻,回想那些激烈的辩词,那些各种超前的思想,那些关于科技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全都化为笔下自然而然的文字。

对14班来说,这道作文题简直就是开卷了!

杨明宇站在考场外的走廊上,背着手,他平静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他知道,这场“复仇之战”的第一个回合,他的学生们,已经拿下。

这次作文确实出了他的意料,它只是根据后世的发展才想到的这一个辩题,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理科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并且让他们关注一些国家大事,关注时事新闻才准备的辩论赛,没想到却误打误碰和这次作文居然一样了,只能说是太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