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的二月,寒假的余威尚未完全消散,春寒料峭,但一中的校园里已经重新充满了喧嚣与活力。
张伟推着他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在校门口熟练地捏下刹车。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吱——”一声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响亮。他像过去的无数个上学日一样,将车推进车棚锁好,然后背起那个磨得边角发亮的帆布书包准备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
然而,今天的一切似乎都有些不一样。
一股混杂着豆浆、油条和肉包子的香气从校门口的早餐店飘来,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但当他习惯性地埋头向前走时,却敏锐地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似乎发生了一丝微妙的扭转。几道原本不应停留在他身上的视线此刻正清晰地黏附在他的后背上。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用眼角的余光扫了过去。
是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正聚在一起,一边咬着包子,一边对着他的方向指指点点。张伟的心猛地一紧,几乎是本能地握紧了拳头,做好了迎接嘲讽的准备。在过去,这种场景的后续台词通常是——“看,那个四肢发达的傻大个”、“14班的体育生,考个试跟要他命一样”。
但这一次,他听到的却是压低了声音带着惊奇的议论。
“欸,就是他吧?上学期考试英语能及格的那个体育生……”
“好像是,听说他们班主任是个神人,硬是把他的成绩给拉上来了。”
“不止他一个,他们14班这次可牛逼了,听说平均分冲到年级中游了!”
议论声虽小,却像一根根细微的羽毛搔动着张伟的耳膜。他感到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那是一种混合着错愕、不自在以及一丝难以抑制的窃喜的复杂感觉。他没有回头,只是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些,但那挺直的脊梁却再也没有弯下去。
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在他踏入教学楼后变得愈发强烈。
走廊里回荡着学生们的脚步声和嬉笑打闹声。一个隔壁班的男生抱着一摞新发的作业本从他身边跑过,不小心撞了他一下。
“对不起对不起!”那男生连忙道歉。
“没事。”张伟瓮声瓮气地回答,正准备侧身让开。
那男生却在看清他的脸后,突然“啊”了一声,眼睛瞪得溜圆:“你、你是14班的张伟吧?我认识你,上次校运会篮球决赛最后那个传球太帅了!”
张伟愣住了。他没想到,除了“体育生”这个标签,竟然还有人能记住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并且不是因为他撞飞了谁,而是因为一个“传球”。
“还、还行吧。”他有些语无伦次地挠了挠头。
“什么还行啊,简直神了!听说你学习也进步特大,怎么做到的啊哥们?传授传授经验呗!”那男生一脸崇拜,仿佛在看一个偶像。
“就……就听我们杨老师的话呗。”张伟的回答朴实无华,但心中那股奇异的暖流却汹涌澎湃,几乎要从胸口溢出来。
他走进二楼的走廊,远远地就看到了14班的教室门口。富二代王昊正靠在门框上被几个外班的同学围着。与以往不同,这次他们不是在看王昊又换了什么新款球鞋,而是在七嘴八舌地打听着14班的“逆袭秘诀”。
“昊哥,你们班主任到底给你们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啊?”
“听说你们班那个林天,电脑做的程序直接被好几家电脑公司看上了?人家公司打算资助他?真的假的?”
王昊一改往日的张扬跋扈,此刻竟学着杨明宇的样子,故作高深地摆了摆手,用一种过来人的语气说道:“常规操作,常规操作而已。我们14班的潜力,你们是不会懂的。”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让张伟忍不住想笑。
他看到赵敏也从走廊另一头走来,她依然是那副冷冰冰的表情,对周围的一切视若无睹。但张伟注意到,当几个女生从她身边经过,小声议论着“她就是那个生物考了年级第一的赵敏”时,赵敏的下巴不自觉地微微抬高了一分。
就连一向被视为“小透明”的陈静,在走进教室时,也有两个别班的女生主动和她打招呼,向她请教做笔记的心得。陈静虽然还是羞涩地低着头,快步走进了教室,但她那抓住书包背带的手指节不再因为紧张而发白。
整个一中,仿佛在一夜之间重新认识了高一(14)班。
这种被承认、被尊重、甚至被羡慕的感觉像一种微醺的酒意在每个14班学生的心头荡漾、发酵。
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是数学。课堂上,学生们虽然不像上学期那样明目张胆地睡觉捣乱,但一股若有若无的浮躁气息却始终在空气中盘旋。好几个同学的眼神都有些飘忽,显然还沉浸在早上那“名人般”的待遇中。
终于,撑到了午饭时间。
食堂里人声鼎沸,蒸汽弥漫,各种饭菜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张伟端着餐盘,因为打球耽误了点时间,此刻排在了打饭队伍的长龙末尾。他看着前面黑压压的人头,无奈地叹了口气,胃里发出一阵抗议的轰鸣。
就在这时,他前面的一个戴着眼镜的瘦高个男生突然回过头,推了推眼镜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
“同学,你是不是高一(14)班的?”那男生问道。
“是啊,怎么了?”张伟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又要来事。
“我认识你,你叫张伟,对吧?”男生显得有些激动,“期末考试的成绩红榜,我看到你的名字了!体育生,英语考了91分!我当时就记住你了!太牛了!”
张伟一愣,他没想到自己的分数,竟然会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记得这么清楚。
“没……没啥。”他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能没啥呢!这简直是奇迹!”那男生一脸认真地说着,随即做出了一个让张伟和周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举动。他猛地向旁边跨了一步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并对张伟说:“你先来!你肯定训练累了,得多吃点!应该的!”
“啊?这……这不好吧?”张伟彻底懵了,插队这种事他可从来没干过。
“有什么不好的!”旁边另一个同学也认出了张伟,跟着起哄,“就是,让奇迹创造者先打饭,我们没意见!”
“对!没意见!”
队伍里竟然响起了一片善意的附和声。打饭的阿姨也乐了,隔着窗口冲他喊:“那个高个子体育生,别磨蹭了,快过来!今天给你多加一块大排!”
在众目睽睽之下,张伟的脸“腾”地一下全红了,比刚才打完一场全场篮球赛还要红。他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巨大温暖的善意包裹着,推着他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机械地递上餐盘,听着餐盘里发出“当当当”的声响,直到一份堆得冒尖的饭菜摆在他面前。
他端着那份沉甸甸的午餐恍恍惚惚地走到食堂的角落坐下。他看到林天和王昊他们已经在了,正眉飞色舞地聊着什么。王昊看到他,远远地就挥舞着鸡腿喊道:“伟哥,可以啊,都享受上插队待遇了!”
林天也难得地开了句玩笑:“毕竟是名人了,有点特权也正常。”
张伟嘿嘿地笑着,夹起那块油光锃亮的大排狠狠地咬了一口。肉香、酱香瞬间在口腔里爆炸开来。他觉得,这是他长这么大,吃过的最香的一块红烧大排。那味道里有混杂着汗水、努力,以及“尊严”的滋味。
他环顾四周,看到食堂里几乎每个14班的同学腰杆都挺得笔直。他们吃饭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往洪亮了许多。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压抑不住的自豪感。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缩在角落里,生怕被人认出来的“学渣集中营”成员。他们是奇迹的创造者,是校园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心。
这股因为胜利而凝聚起来的骄傲,像醇厚的佳酿,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到醺醺然,飘飘然。
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起时14班的教室里依旧热闹非凡。
“你们是没看到,刚才在小卖部老板娘硬是多送了我一瓶可乐,说祝贺我们班取得好成绩!”
“我刚才去办公室交作业,英语老师竟然主动问我寒假过得怎么样,还夸我字有进步!天哪,她以前从来没正眼看过我!”
“这算什么,我听说,下学期学校的贫困生助学金名额,校长特批向我们班倾斜了!”
王昊唾沫横飞地分享着自己的“见闻”,周围的同学听得连连发出惊叹。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打了胜仗后论功行赏的喜悦气氛。他们分享着彼此受到的优待,每一次小小的“特权”,都像是在为他们辉煌的战绩添上一笔新的注脚,让那份自豪感愈发膨胀。
“安静!安静!”班长站起来喊了两声,但效果甚微。学生们的热情太高涨了,仿佛要将整个寒假积攒的扬眉吐气都在这一天彻底释放出来。
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尖锐地响起。
教室的门被“吱呀”一声推开,杨明宇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
他的出现,像一颗投入沸水中的冰块,教室里的喧嚣声迅速降低,但那股躁动的、兴奋的空气却依旧在暗中涌动,无法平息。学生们纷纷坐正,但脸上还挂着意犹未尽的笑容,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彼此之间还在用眼神和微小的动作交流着。
杨明宇站上讲台,目光如水,缓缓扫过全班。
他看到了。
他看到张伟的坐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挺拔,胸膛微微挺起,像一头刚刚赢得战斗的雄狮。
他看到王昊的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得意,那是一种“看吧,我们就是这么牛”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