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开学日(2 / 2)

“上课?上课你还接电话!”王建国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在学校就要有在学校的样子!尤其是杨老师的课,你敢不认真听我回去打断你的腿!”

这番话,让全班同学都惊掉了下巴。他们印象里,王昊的父亲不该是那个一个电话就能让教导主任客客气气的董事长吗?怎么现在对杨老师如此推崇?

王昊更是尴尬得无地自容,急忙说:“爸!我开着免提呢!”

电话那头的王建国显然也愣了一下,随即语气立刻缓和了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恭敬:“啊?免提?那……那杨老师在旁边吗?”

“在。”杨明宇平静地回答道。

“哎呀!杨老师!您好您好!”王建国的声音瞬间变得热情无比,“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上课了。我就是不放心这个臭小子,特意打个电话来叮嘱他几句。杨老师,这学期还请您多费心,这小子要是有半点不听话,您别客气,直接打电话给我,我亲自到学校来收拾他!该罚的罚,该骂的骂,我们家长全力配合!”

这番话,如同一颗炸雷,在14班的教室里炸响。所有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王昊,又用一种看神仙的眼神看着杨明宇。他们无法想象,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能让王昊那个传说中无比强势的董事长父亲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杨明宇微微一笑,对着手机说:“王董客气了。王昊这个假期进步很大,刚才还帮同学搬东西,已经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您放心,有我们共同努力他一定会越来越好。不过上课时间确实不方便接电话,我们先这样?”

“好好好,是我唐突了,杨老师您忙,您忙!”王建国连忙说道。

挂断电话,王昊拿着手机站在原地,脸上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有尴尬,有窘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父亲和老师共同重视的自豪感。

杨明宇没再说什么,只是示意他坐下。这个小插曲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它让全班同学都直观地感受到,14班和杨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分量早已今非昔比。

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赵敏的座位前。赵敏递上问卷时,手指有些微微发凉,但眼神却很坚定。

【你最崇拜的职业是什么?】

答:外科医生。

【你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是什么?】

答:协和医学院,或者任何一所顶尖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认为自己还欠缺什么?】

答:知识。所有学科的知识。还有英语,听说顶尖的医学期刊都是英文的。

杨明宇看到“八年制”三个字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说明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的去了解过,并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极高的目标。他看着赵敏,低声问了一句:“寒假在医院做志愿者,感觉怎么样?”

赵敏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老师会知道。她点了点头,用同样很低但很清晰的声音回答:“很辛苦,但……很有意义。我看到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家属那种充满希望的眼神……我喜欢那种感觉。”

“好。”杨明宇只说了一个字,却包含了万千的鼓励。他收起赵敏的问卷,继续向前。

下一份,是陈静的。

女孩递上问卷的时候,头埋得低低的,但递出的双手却很平稳。杨明宇接过来看到了那娟秀工整的字迹。

【你最崇拜的职业是什么?】

答:学者,或者图书管理员。

【你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是什么?】

答:北京大学。历史系或者图书馆学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认为自己还欠缺什么?】

答:自信。还有和人交流的能力。

杨明宇看着“自信”那两个字,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这个女孩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她对自身有着无比清醒的认知。他俯下身,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陈静,上台分享的你,已经很有魅力了。你的大脑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数据库,而自信就是打开这个数据库的钥匙。这学期,我们继续找钥匙,好吗?”

陈静的身体轻轻一颤,她猛地抬起头,看到了老师眼中那温和而坚定的光芒。她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眶瞬间就红了。

最后,杨明宇来到了林天的座位前。

林天一脸无所谓地把问卷递了过来,仿佛交上来的是一份无关紧要的草稿纸。但杨明宇却注意到,他那张问卷的边角,因为被反复摩挲而有些卷曲。

【你最崇拜的职业是什么?】

答:游戏制作人。比如席德·梅尔,或者Gabe Newell。

【你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是什么?】

答: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认为自己还欠缺什么?】

答: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图形学……(后面罗列了一长串专业术语),还有钱,和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

杨明宇笑了。这份答卷充满了林天特有的骄傲和务实。他把问卷收好,却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小小的3.5英寸软盘放在了林天的桌上。

“这是什么?”林天疑惑地问道。

“一个惊喜。”杨明宇神秘地眨了眨眼,“我一个朋友公司做的内部测试小程序,关于计算机自动路径规划的,我觉得你应该会感兴趣。晚上的时候,可以用你的电脑看看。”

林天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对他这样的技术宅来说,这种来自“未来”充满神秘感的技术资料比任何奖励都更具吸引力。他一把抓过软盘,如同得到了最心爱的玩具重重地点了点头。

杨明宇直起身,此时他已经走遍了整个教室,手里捧着五十多份沉甸甸的“人生答卷”。他回到了讲台上,将那叠问卷轻轻地放在讲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声音不大,却仿佛一个信号让全班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到他的身上。

他环视着台下,看着这一张张截然不同的脸。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和一个假期的沉淀,他们不再是面目模糊的“学渣”,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怀揣着梦想的独立个体。

那个想当企业家的王昊,那个想成为外科医生的赵敏,那个梦想进入北大殿堂的陈静,那个立志要制作出世界级游戏的林天……还有想当警察的体育生张伟,想成为记者的文学少女李莉,想开一家属于自己餐厅的胖子徐阳……

每一份问卷,都代表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在他亲手翻耕过的土壤里,成功地种下。

而他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成为那个最精心的园丁,为这些种子浇水、施肥、除草、驱虫,护送它们,安然度过风雨,直到它们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他知道,他的工作从这一刻起才真正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杨明宇看着台下那五十多双或期待、或激动、或忐忑、或明亮的眼睛,他推了推眼镜,露出了一个自信而温暖的微笑。

新学期的第一缕阳光恰在此时穿透了云层,透过明净的窗户洒满了整个教室。光束中,尘埃在欢快地舞蹈。

阳光洒在每一张朝气蓬勃的脸上,也洒在讲台前那个手捧着未来的年轻教师身上。属于他和高一(14)班的征途,已经铺开了一条无比清晰、也无比光明的道路。

而他知道,这条路的下一站,将是一个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