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的气氛原本庄重而沉闷,各地奏报如常,直到内侍监高声宣读了那份由六百里加急送至御前的——李成安深州讲话。
乾皇李玄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指尖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激荡。他没有让内侍代劳,而是亲自将李成安在深州广场上的那番雷霆之语,一字一句,清晰地念与满朝文武听。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吏治之弊不在贪腐,在惰政!宁可用敢闯祸的干吏,不用会迎逢的庸官...”
“你们才是深州的未来,你们才是这些百姓的未来!若你们都觉得新政麻烦,不愿做事,不想做事,朝廷怎么办?陛下怎么办?这些百姓又该怎么办?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大乾的未来又在哪里...”
清朗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回荡在肃穆的大殿之中,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瞬间引发了剧烈的反应。
阶下文武百官,神色各异,精彩纷呈。
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因循守旧、明哲保身的官员,听得面红耳赤,冷汗涔涔。上次他们为了看李成安的热闹,最终自己成了那个热闹,眼下这小子不在京都,同样让身处京都的他们成了一种笑话。
他们下意识地低下头,不敢与同僚对视,更不敢迎上御座上的目光,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如同被当众扇了一记耳光,羞愧难当。暗道李成安这小子当真不为人子,自从这小子进了京都以后,这朝堂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武官队列前列的吴王李镇,以及文官队列中那位一直闭目养神的国子监祭酒范静山。
李镇身躯挺拔如松,平日里威严沉静的面容上,此刻却难以抑制地流露出骄傲与激动。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紧握的拳头显示出他内心的澎湃。
他知道这小子争气,却没想到这小子如此争气,北州关的风波才过去多久,这小子就在深州搞了这么一出,着实让他这个当爹的脸上有光!这不仅是替他争光,更是在为这个王朝注入一股前所未有的锐气!他几乎能想象到自己儿子站在深州广场上,面对百官万民,挥斥方遒的模样,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范静山,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脸上没有过多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极为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赞赏,更多则是一种的欣慰。他微微颔首,心中暗道:“师兄当真是收了个好弟子,后继有人啊。”
作为文官之首的宰相徐安,此刻心中更是波澜起伏。历经两朝,见惯了官场沉浮与新政起落。新政之初,他心中不免闪过一丝忧虑,担心过于刚猛易折,激起反弹。
随着这些日子走来,虽说政务比往年繁重了许多,但整个大乾都在悄然发生改变,而李成安这次深州讲话,不仅有对弊病的痛斥,更有对未来的宏伟蓝图和坚定信念,大乾眼下,正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