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京都城。
初春的户部衙门人头攒动。六部尚书与新任的廉政司主事围坐在一丈长的紫檀案边,案上堆着半尺高的新政文书,朱批未干的墨迹在初春潮气里泛着幽光。
\"今日请诸位来,是要敲定廉政司的稽查章程。\"他扔出一本蓝皮册子,\"啪\"地砸在案上,\"特别是离任审计的范围,当然,在新政的过程中各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妨一起拿出来商议商议。\"
虽说新政是陛下在主导,但归根结底这些东西是李成安拿出来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自然需要他来说明,乾皇虽然明白这些,但也不透彻,况且他也没那么多闲功夫浪费在这件事上。
\"本官倒是有疑!\"刑部尚书周琰突然打断,枯瘦的手指戳向文书某处,\"廉政司竟可调阅三品以下官员家眷的田契?这是要抄家还是审计?\"
堂内温度骤降。兵部尚书赵戬的茶盏盖\"叮\"地一声磕在杯沿。
李成安从袖中抽出一卷泛黄的账本。皮质封面磨损处露出暗红血迹,惊得周琰瞳孔骤缩。
\"三年前青州水患,朝廷拨付的三十万两赈灾银。\"他指尖划过某页,\"周大人可知最终到灾民手里有多少?\"
账本突然展开,露出密密麻麻的红圈,\"三万两,可谓是十不存一,有二十七万变成了诸位同僚家眷和世家的囊中之物。\"
新任廉政司主事裴度突然起身。这位以铁面着称的寒门御史,腰间蹀躞带上的铜牌随动作哗啦作响:\"下官在青州查案时,发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要经手的银两,都得先过一遍官员和世家的手。\"
周琰脸色煞白,层层盘剥是历朝历代不上台面的规矩,大家只要把账本改好也就是了。但这位世子如今的做法,显然是想堵死这条路,不希望官员和世家把主意打在朝廷和百姓头上。
\"过去的事情,陛下可以不追究,但廉政司成立之后,审计范围必须包括官员三代血亲。\"李成安敲了敲案上铜镇纸,\"包括但不限于田宅、商铺、船舶...\"
\"世子殿下,这恐怕不合祖制!\"礼部尚书孔贞运缓缓开口道,\"《大乾会典》明载,官员私产非谋逆不得查!\"
\"孔大人说得对。\"李成安点了点头,他也怕廉政司权利过大,迟早会像锦衣卫那般,成为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刀,会直接导致整个大乾官场风声鹤唳,到时候人人自危,只求无过,那个时候谁还敢贸然施政,而新政,绝对不能被这个束缚。
他突然变戏法似的捧出厚厚一摞奏折,\"所以下官请陛下重订了《审计则例》。\"最上面那本奏折赫然盖着玉玺,朱批\"准\"字力透纸背。
裴度适时补充:\"廉政司稽查时,当地衙门需派人见证,相互制约。但若遇抗法...\"他拍了拍腰间金牌,\"可直奏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