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世家不假,但他们也挡不住这浩浩荡荡的民意。当百姓不再畏惧世家,当朝廷不再纵容特权,当寒门学子真的能通过科举入仕…
世家豪族无底线作威作福的时代,似乎真的已经结束了。
京都,自新政铺开的这些日子,五大世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但他们的家主此刻都称病不见任何人,这几位不出头,其他的世家也不可能在大乾掀起太大的风浪。
毕竟现在的大乾,皇权高度集中,朝堂、军权和经济命脉,皆在李玄手中,而这些政令都偏向着百姓,世家在这滚滚洪流之中,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御书房。
乾皇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报,嘴角微微上扬:\"这小子,倒是真把这事做成了。\"
徐相站在一旁,轻抚长须,一副担忧之色:\"陛下,可别高兴的太早了,这才刚刚开始,后面的麻烦,还多着呢。\"
乾皇合上奏折,目光深邃:\"是啊,才刚刚开始,麻烦还多着。\"
科举的风暴尚未平息,朝廷又一道诏令如惊雷炸响——
\"即日起,全国各州设廉政司,凡百姓检举官员贪腐,皆可直接呈递,不受地方衙门干涉,廉政司务必保证举报人安全,若举报之人出了事,当地廉政司连坐!\"意思很简单,别人举报的是什么罪名,若是在过程中他出了事,廉政司就同样要承担什么罪名。
\"八品以上官员离任,必行离任审计,凡账目不清、亏空公款者,一律革职查办!官员考核,不再凭上官的一纸文书评语,而是只占据很少一部分,更多的则是交由百姓评价和官员自己,将考核分为政绩、能力、廉政、风评和官德五大类。上官只需要负责能力方面的撰写。
而政绩部分只需要官员自己填写,每年他们在地方上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然后直接呈报朝廷,由朝廷派人进行核查,而风评则是交给了地方百姓,朝廷专人随机抽取当地各行各业的人员,对当地官员进行评价,官德则是由自己的下属进行撰写,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综合三年政绩,能者上,庸者下...\"
此令一出,京都官场震动。地方官场更是鸡飞狗跳,摸鱼的,没能力的,这新的考核制度毫无疑问会让他们面临巨大的麻烦,而且此事就算你巴结直属上官,作用也微乎其微!
扬州,盐运使周康正在书房里疯狂烧账本,浓烟从窗户飘出,结果被路过的百姓瞧见,直接一嗓子喊来了巡逻的衙役。
\"周大人,您这是做什么呢?\"衙役皮笑肉不笑,\"廉政司的大人说了,烧毁账本,罪加一等。\"
周康瘫坐在地,面如死灰。
此举一出,百姓的怒火终于有了出口。
幽州,某县衙门前,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递上一份诉状:\"大人,小民要告本县县丞强占民田!\"
县太爷刚要呵斥,旁边的廉政司官员已经接过诉状,冷冷道:\"此事,本官接了。\"
县丞当场腿软,直接跪了下来。
荆州,一群商贩围在廉政司衙门外,高喊:\"我们要告知府纵容亲属强买商铺!\"
不到三日,那位知府的侄子就被捉拿进京,家产全部充公。而不少充满抱负的官员,也终于可以大开拳脚施展心中的抱负,至少明面上,不再完全受制于自己的上官。
廉政司设立三个月,全国共查处贪官污吏八百二十七人,追回赃款上百万两,果然,养贪官就是为了国家需要银子的时候用的!
没多久,百姓们发现,官府的效率突然变高了,税吏不敢随意加征了,就连县太爷审案都变得公正了许多,也勤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