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师叔(2 / 2)

\"范静山,字守拙,先帝十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修撰...\"

李成安打断道:\"说重点。\"

冬雪清了清嗓门,郑重说道:\"范大人和孟先生师出同门,按道理来说,世子应该叫他一声师叔,只是后来孟先生选择了行走天下,而这位范大人,则留在了国子监。

范大人性子刚直,比那些御史言官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个非常的纯粹读书人,从来不掺和朝堂的党争,国子监那边,从来都是范大人说了算,只要是影响国子监正常运转的,陛下的面子他也不给。\"

“老师都还没见着,如今又来了个师叔。”李成安恍然大悟,噗嗤一笑,\"难怪陛下要让我去传口谕,合着是他自己没那个面子,怕丢人,让我去走后门的是吧。\"

冬雪微微一笑,却没有接话。

李成安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突然叹了一口气:\"读书人啊,这最麻烦的就是读书人了,哎。\"

......

次日清晨,李成安换了一身素雅儒衫,腰间配了块青玉,手持折扇,活脱脱一个翩翩公子。他特意绕道城南,在清心斋买了一方上好的松烟墨,这才往国子监而去。

国子监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门前两尊石狮历经风雨却依旧威严肃穆。李成安抬头望着门楣上\"国子监\"三个鎏金大字,不禁心生感慨:好家伙,师傅都没拜,就得先来拜访这位师叔了。

门前,李成安整了整衣冠,对门房道:\"劳烦通禀,户部主事李成安求见范大人。\"

不多时,一位中年学士引着他穿过重重院落。时值盛夏,国子监内古柏森森,蝉鸣阵阵,倒是比外头凉爽许多。

明伦堂前,一位白发老者正在修剪一盆兰草。他身形清瘦,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袍,腰间系着一条普通的布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手,骨节分明,修长有力,指甲修剪得一丝不苟。

\"下官李成安拜见范大人。\"李成安恭敬行礼。

范静山头也不抬:\"这里没有范大人,这里也不是朝堂,叫师叔。\"

“弟子见过师叔。”

范静山这才抬头。他的面容清癯,皱纹如刀刻般深邃,但一双眼睛却明亮如星,透着看透世事的睿智。目光在李成安脸上停留片刻,淡淡道:\"进来说话吧。\"

明伦堂内书香扑鼻,四壁书架上堆满了竹简和线装书。李成安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这是弟子偶然在一位隐士大儒那里求来的一首诗,还有城南的松烟墨,师叔是文人,初次拜访,弟子也不知道送些什么好,让师叔见笑了。\"

“来京都这么久了才来拜访老夫,恐怕你今天也不是特意来拜访老夫的吧。”范静山在案前坐下,打开锦盒,取出里面的诗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良久之后,范静山缓缓抬头:\"这诗确实是千古好诗...这字也是好字,你小子,抛开其他的不谈,你这诗才,莫说年轻一辈,怕是整个大乾,也无人能出其右了。\"

李成安恭敬道:\"师叔说笑了,这是弟子在蜀州的时候偶一位大儒得来的。\"

范静山意味深长的看了看李成安:\"哦,是吗?\"

说完便转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过一卷纸,递给李成安:“你看看这位大儒和你的字迹是不是差不多?”

李成安接过一看,正是自己在蜀州偶然写的几首闲作,可这玩意儿怎么会在这位师叔手里?他也没去过蜀州啊,李成安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师叔,您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弟子没记错的话,您没去过蜀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