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还要砌个灶台,炉灶口留在外面,大锅和灶台围在洗澡间里。”
“这样冬天洗澡时,烧火既能加热热水,还能给房间供暖,不冷。”
这下王师傅犯了难。
他在村里盖了这么多年的房子,还从没听说过谁家有这样的要求。
毕竟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是在自家院里用布帘围个角落,快速冲洗一下就行。
就像宋远山,日常都在自己小屋和院墙夹道里拉个布帘就冲凉。
还有不少男人都直接去村外溪沟里去洗。
春秋天气凉了,就在做饭的灶台边或者睡觉的房间里擦洗。
至于冬天,半个月洗一次也是常有的事。
从没见过谁家,专门盖个这样的洗澡房间出来的。
宋远山见他面露难色,干脆拿过笔,自己在草纸上画了起来。
一边画一边讲解:
“你看,房顶的圆孔是用来引水管的。”
“屋顶我要放个黑色大桶。在县城百货商场见过,吸热性很好。夏天放上面,晒一天水就热了。”
“再接上水管和花洒,引到屋里,吊在房顶上,就能冲凉。”
“秋冬时节太阳晒不透,就在灶台上烧热水,倒进桶里也能用。”
他又指了指灶台的位置:
“岜迈家是苗疆过来的,习惯药浴,家里有浴桶。”
“冬天在里面泡澡,灶台烧着热水,房间里就暖烘烘的,可比在卧房里擦身舒服多了。”
“至于洗完的水,就能直接从下水管流出去了。”
王师傅一边看着草图,一边听着宋远山的讲解,眼里的诧异渐渐变成了惊叹:
“到底是城里来的文化人,脑子就是活!这可比在院里拉布帘子体面多了!”
宋远山笑道:
“我也是想着实用才这么设计的,能让大家洗澡方便点。如果试用下来,确实不错,也可以全村推广。”
心里想得确实:以后秋冬时节,阿黛雅洗澡再也不用犯难了!
王师傅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对宋远山又佩服又赞赏:
“下次谁家要盖房子,我一定推荐他们这么做!”
俩人又推敲了一些细节,王师傅便回去了。
约定下午两点,带着工人们一起来开工。
午饭后,王师傅果然带着一大队工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岜迈家。
足足有十几号人。
有的扛着锄头铁锹,有的背着麻绳撬棍。
还有人推着装满工具的木板车,十分热闹。
王师傅张罗着,又将愗叔的话告诉了一遍工人们。
最后叮嘱道:“管吃管喝,一天两块钱工钱!大家伙儿拿出本事来,务必要把活儿干得周正结实!”
工人们纷纷应承:
“王师傅放心!”
“保证把房子盖得漂亮!”
话音刚落,王师傅就领着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忙活起来。
他们围着现有小屋转了两圈,商量着该拆哪里留哪里,需要多少沙土、原木,多少砖块和石头。
其他人各自去查看岜迈家提前准备好的材料。
有的去翻堆在墙角的原木,有的去掂门外码好的青砖。
最后汇总到王师傅处,互相交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