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半夏和桑螵蛸(2 / 2)

在这青山村,每家每户的耕地梯田并不算多,多数还是要靠山吃饭。

所以即便现在是农历六月中旬的农忙时节,家家户户也不像平原地区那么忙碌,不至于早早起床下地干活儿。

这个时间,大部分村民们要么还在睡梦中,要么才刚刚起床。

宋远山看看时间尚早,便将一地的山货小心归拢到竹篓里,准备赶早去卖掉,免得天大亮了,人多眼杂惹是非。

抵达收购点时,刘树明正蹲在院子里吃饭。

因为开着收购站,经常需要赶去县里卖货,所以刘树明一向习惯早起。

见宋远山这么早到,刘树明开玩笑道:“宋知青果然不寻常,别人都是傍晚卖山货,你却一大早卖。”

宋远山道:“先看看货吧!”

揭开竹篓上的油布,刘树明立即顾不上吃饭了,将饭碗随手放下,径直蹲在竹篓旁端详半天。

“宋知青,你哪里挖这么多蛇苞米和麻芋儿?我的天,蛇苞米竟然这么大,得五公分吧!这麻芋儿的卖相真好,我捣动这么多年的麻芋儿,像这种卖相的还是头回见呢!嚯!还有这么多的猴儿包!”

刘树明带着手套,一边把竹筐里的东西理出来,一边忍不住感慨。

当地人管天南星叫蛇苞米,管半夏叫麻芋儿,而猴儿包就是桑螵蛸。

“开个价吧。”宋远山道。

“别急,先称重。”刘树明取出杆秤,小心翼翼地称量几种山货。

称完了就在小本本上记下重量。

“蛇苞米是十二斤二两。”

“麻芋儿有四斤八两,嚯,真不少呦!”

刘树明有些敬佩地看了一眼淡定的宋远山。

麻芋儿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一斤两斤的收购。

没成想这个看着呆呆愣愣的知青,竟然一下子就带了将近五斤新鲜的货来。

这山被他赶的,怕是要羡煞旁人了。

最后刘树明取出桑螵蛸,放在称上称重:“猴儿包两斤六两。”

给宋远山一一核对秤星后,刘树明放好称,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开价。

“蛇苞米是一块二到两块二一斤。你这些块头大成色也还行,算是比较优质的。给你两块钱一斤吧。”

刘树明一指半夏:“麻芋儿收购价是两块三到四块钱。你的这些有大有小,我也不能让你吃亏,按三块二算。”

说完抬头看向宋远山。

宋远山点点头,没有异议。

主要这两种药材他并不清楚收购价究竟几何,看刘树明说的价格区间中,给自己的并不算低,便默认了。

“至于猴儿包,”刘树明停顿了一下,“也不来虚的,给你六块钱一斤吧!”

宋远山摇摇头:“不行,太低了。”

优质的野生桑螵蛸在后世价格奇高,他虽然不太懂现在的行情,但这品相,都算是熟大棉了,算是桑螵蛸里的最优品。

按照自己的估计,怎么也得在十元左右。

刘树明眼神有些躲闪,辩解道:“我这可是良心价!你这猴儿包个头儿虽大,但也不那么均匀,熟度也不够,何况……”

他拈起两个桑螵蛸,放在手心里掂了掂,然后指着中间的一小段干枝道,“这都有杂质,卖不上价。何况这也不够韧……”

这话分明就是拿宋远山当外行了。

且不说宋远山当时是挑拣大且成熟的采摘的,且光看这黄褐色的表面,就知道这批桑螵蛸成色完美,几乎是熟度最佳的时候。

宋远山也懒得掰扯,夺过刘树明手里的卵蛸就往竹篓里放.

“那我去外村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