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122章 朝廷初议

第122章 朝廷初议(2 / 2)

“陛下圣明!”谢安立刻接口,却依旧不提人选,而是进一步深化共识,“然则,抚定青徐,非寻常守土之吏所能为也。此人需兼有**威望以服豪强,胆略以御胡虏,机变以处复杂,更需对朝廷一片赤诚,纵千万人吾往矣之气概!** 否则,非但不能成功,反而可能激化矛盾,甚至…为他人作嫁衣裳。”

他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暗示了派去的人若能力不足或忠诚不够,可能反而会被地方势力吞没甚至利用,成为新的割据势力。

王彪之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谢安句句没提陆昶,却句句像是在为陆昶量身打造!他不能再沉默,立刻出列道:“陛下!谢尚书所言固然有理,然则青徐情况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选派之人,不仅需才干,更需稳重持重,深谙朝廷法度,绝非仅凭勇力或虚名者可胜任。臣以为,当选一老成持重、德高望重之臣,徐徐图之,方为上策。”他试图将人选标准引向“老成持重”,彻底排除陆昶的可能性。

立刻有王党官员附和:“王大人所言极是!青徐之弊,非一日之寒,操切不得!”

“需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所托非人,恐生大变!”

谢安并未直接反驳,只是淡淡一笑,对皇帝道:“陛下,王大人顾虑周全,老成之言。确是需慎之又慎。臣今日提出此议,并非急于定下人选,只是深感忧虑,愿与诸公共商应对之策,唤醒朝野对此危局之重视。具体人选,自当细细斟酌,务必选贤任能,以保万全。”

他这番以退为进,显得极为大度得体,既表明了立场,又避免了与王彪之的直接冲突,还将“选贤任能”的压力抛给了整个朝廷。

皇帝闻言,点头称是:“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青徐之事,确乃国之大事,不可不虑。谢爱卿既掌吏部,便多费心,留心访查堪当此任之贤才,日后廷议再定。”

“臣,领旨。”谢安躬身退下。

这场朝会,看似没有结果,实则谢安已成功地将“必须派能臣镇抚青徐”的议题正式摆上了台面,并巧妙地定义了“能臣”的标准,同时在皇帝和部分中立官员心中埋下了紧迫的种子,也试探出了王彪之派系坚决反对的态度。

退朝后,官员们三三两两议论着离去,话题都离不开北方局势与青徐难题。王彪之面色阴沉,快步离去,心中警铃大作,知道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谢安走在最后,步履从容,与几位同僚温和地交谈着,仿佛刚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并非出自他口。但他的目光深处,却是一片清明与笃定。

水温已试,波澜已起。下一步,便是要将那早已选定的人,推入这漩涡的中心了。他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