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又一名驿卒送来一个小巧的锦盒,称是有人指名送给陆参军,却未留下名帖。
陆昶警惕地打开锦盒,里面并非什么危险物品,而是一小包**品相极佳的金疮药**和一张素笺。素笺上是一行清丽含蓄的字迹:
**“闻参军习射,恐有皮肉之损,此药颇效。雅集之地,人多口杂,望慎言行,保周全。 清萱 谨上”**
是庾清萱!她竟也知道了他去射圃之事,并送来了伤药。字里行间充满了含蓄的关心,以及对着雅集的担忧和提醒。“人多口杂,望慎言行”,与谢玄的警告不谋而合。
陆昶握着那包微凉的金疮药,看着庾清萱清秀的字迹,心中滋味复杂。这位羞怯的才女,在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善意。
然而,这两份突如其来的信息,却让陆昶感到肩上的压力骤增。建康的局面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暗流汹涌,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力,而他仿佛置身于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中央。
他再次看向那份华丽扎眼的请柬。
如今,这雅集是非去不可了。
这不仅是一个社交场合,更可能是一个探查各方动向、尤其是关于“洛阳流言”信息的机会。王彪之、王坦之等人或许想在那里看他出丑,或是逼迫他表态,但他同样可以借此观察对手,甚至……或许能寻到一丝破局的契机。
危险与机遇并存。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变得锐利而坚定。他提起笔,在给公主府的回执上写下了“谨遵台命,准时赴约”。
放下笔,他走到窗边,望向北方洛阳的方向。流言……必须尽快通知郗超和桓温,让他们有所防备。同时,也要想办法在雅集上探听虚实。
夜色渐深,建康城华灯初上,一片太平盛世景象。但陆昶知道,这繁华之下,暗潮即将化为惊涛骇浪。三日后的公主府雅集,注定不会平静。
而他,已做好了迎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