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87章 功过谁评

第87章 功过谁评(2 / 2)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让广场上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

诏书中所提及的具体封赏,相较于桓温内部的擢升,显得格外“谨慎”甚至“吝啬”。对桓温本人,只是增加了些虚衔和食邑;对邓遐、周楚等血战之功臣,封赏轻描淡写;至于陆昶等参军文吏,更是几乎一语带过,毫无实质表示。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草草提过封赏之后,诏书的话锋陡然一转,再次重提了那个敏感的话题:

“……然,洛阳新复,残破不堪,胡虏窥伺于外,人心未附于内,非久居之地。卿当体谅朝廷艰虞,慎思迁都之议,勿使将士久曝于外,空耗国力。宜当妥善布防,早日振旅还镇,以安江东根本为重……”

字里行间,充满了猜忌与制约之意。刻意淡化赫赫战功,反而强调“迁都”旧事,隐含警示桓温不要借机坐大、威胁建康。最后那句“振旅还镇,以安江东根本为重”,更是几乎明示要求桓温交出兵权,返回他的荆州辖区。

天使宣读完毕,场上鸦雀无声。众将脸上原本的喜悦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愤懑与不平。他们浴血奋战收复失地,朝廷不仅不慷慨封赏,反而如此猜忌提防!

桓温面色平静,缓缓起身,接过那卷黄绸诏书,淡淡道:“臣,桓温,接旨。谢陛下隆恩。”

他的语气听不出丝毫情绪,但站在他身侧的郗超和陆昶,都清晰地看到,其握住诏书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手背上青筋隐现。

天使完成任务,寒暄几句后便告辞离去。

桓温拿着那卷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诏书,转身步入大堂。郗超、陆昶等少数核心心腹默然跟随而入。

屏退左右后,桓温将诏书随手掷于案上,发出一声冷笑,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诸位,都看到了?”他的声音冰冷,带着一丝讥讽,“这便是朝廷的‘隆恩’!我辈将士浴血拼杀,收复故土,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拥兵自重的威胁!”

郗超神色凝重,缓缓道:“明公功高震主,朝廷猜忌,非一日之寒。此诏意在试探,更在敲打。迁都之议,不过是个由头。”

陆昶立于一旁,心中了然。北伐军事上的胜利固然辉煌,但政治上的博弈,从这一刻起,才真正进入了最凶险的阶段。建康朝廷绝不会允许桓温凭借光复洛阳的威望和实力,真正凌驾于皇权之上。接下来的,将是更为复杂的制衡、试探、甚至阴谋。

桓温目光扫过郗超和陆昶,眼神深邃:“景兴,与建康的这番‘交道’,恐怕要比战场上的厮杀,更为劳心费力了。”

第一阶段军事上的大胜,已然落幕。但功过谁评?并非取决于战场上的斩获,而是取决于接下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政治较量。新一轮的博弈,已然悄然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