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之后,贵女席间亦是一片哗然与惊叹。
“竟…竟是上中!”王璎用团扇掩着心口,仿佛需要压住那狂跳的心,美眸圆睁,里面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她出身顶级门阀,太清楚“上中”这个品第对于寒门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颠覆了她固有的认知。
那位颍川庾氏的女郎轻轻抚掌,眼中满是真诚的赞叹:“实至名归!当真实至名归!今日方知,何为‘英雄不问出处’!”
其余贵女们也纷纷低声议论,看向台下陆昶的目光已然彻底不同,之前的好奇、品评乃至一丝轻慢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惊叹、钦佩,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仰慕。他的才华,他的风度,他在重重压力下的表现,以及这最终震撼性的结果,共同塑造了一个无比耀眼、几乎完美的青年才俊形象,强烈地冲击着她们的心灵。
谢道韫静静地坐着,她没有像其他女伴那样惊呼议论,然而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眼底深处难以抑制的流光,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远胜他人。她看着他,看着那个创造了奇迹的青衣少年,看着他依旧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仿佛这惊天动地的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自豪与激赏之情在她心中汹涌澎湃。她知道,自己今日的冲动之言,叔父的适时出手,都没有白费。她见证了一颗蒙尘明珠的拭亮,见证了一段传奇的开篇。
而在全场无数道目光的聚焦下,这场风暴的中心——陆昶,终于动了。
他并未像寒门子弟那般狂喜失态,也没有因高门的敌视而显露出丝毫得意或畏惧。他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仿佛那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上中”二字,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缓缓上前一步,整理了一下那身半旧的靛青深衣,然后,面向主位上的顾雍及众位品评官,深深地、郑重地揖了下去,腰背弯成一个恭敬而充满力量的弧度。
“学生陆昶,”他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分量,“谢顾公,谢诸位明公秉公定品。此乃勉励,亦是鞭策。昶,唯有竭尽驽钝,精进学问,以期他日能不负此品,不负国家,不负诸位明公今日之期许。”
言辞恳切,姿态谦逊,感恩而不谄媚,自信而不张扬。
这一揖,这一言,为他今日惊艳绝伦的表现,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顾雍看着堂下恭敬揖拜的少年,看着他虽躬身却不折的脊梁,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激赏与期待。
“望你谨记今日之言,好自为之。”顾雍沉声道,语气中带着长者的嘱托。
“学生谨记。”陆昶再次一揖,方才直起身。
阳光透过高窗,恰好落在他清俊而平静的脸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中正定品,至此落幕。
而一场席卷建康、乃至整个东晋朝野的巨大波澜,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