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15章 清白的曙光

第15章 清白的曙光(2 / 2)

那“笃、笃、笃”的声响,在寂静的钟楼内规律地回响,如同古老而沉稳的心跳,每一次落槌,都精准地将钟壁纹路下的朱砂印记,毫无保留地转移到纸面之上。

沈砚辞的目光始终落在顾云深专注的侧脸和灵巧的手腕上。

修复室里共同拓印雷纹的记忆不由自主地浮现眼前——那时是生涩的试探、是默契的初生,他的手背还残留着顾云深引导时的温度;

而此刻,却是历经生死考验、信任彻底交融后的协同作战。他的存在,他的支撑,都是为了让顾云深能够心无旁骛、毫无后顾之忧地完成这凝聚着两代人期望的最后一步。

槌声笃笃,仿佛敲击在时间的鼓面上,震散了往日的阴霾。

终于,顾云深停下动作,将木槌轻轻放下。

他调整了一下因长时间屏息而有些急促的呼吸,然后,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揭起那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桑皮纸。

一幅完整的、线条古拙雄浑、气势磅礴的玉玺残图,赫然呈现于眼前!与之前从《金刚经》夹页和《天工开物》残卷中寻得的碎片拼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构成了一方传国玉玺底部印钮近乎完整的图案。更令人心神震动的是,拓印图的边缘,还有一行以极细刀工刻下的铭文,在朱砂的映衬下清晰可辨:“国之重器,非为私藏;文脉相继,在心在行。”

“原来……爷爷和沈伯伯他们拼尽一切守护的,从来不是这玉玺本身,”顾云深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指尖轻轻拂过拓印图上那冰凉的纸面,仿佛能触碰到先辈滚烫的初心,“而是它所代表的,那份传承不绝、重于千金的文化使命。”

沈砚辞凝视着那行铭文,心中最后一丝因家族旧怨、父亲疑案而产生的沉重与阴郁,在这一刻豁然消散,化为一种澄澈的理解与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他伸出右手,坚定而用力地握住了顾云深微凉的手指,将自己掌心的顾度和力量毫无保留地传递过去。“他们留下的,是比玉石更珍贵、更能照亮前路的东西。”

陈老先生看着那幅完整的拓印图,浑浊的老泪再也抑制不住,顺着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

他向着东方——问渠斋的方向,深深躬身,声音哽咽却充满告慰:“老先生,沈先生,你们看到了吗?你们的心愿,这两个孩子……他们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就在此时,第一缕挣脱地平线的朝阳,如同得到感召,恰好穿透钟楼高窗上残破的窗纸,化作一柄金色的利剑,直直照射在古朴的铜钟和那幅鲜艳的拓印图上!

朱砂的红色在璀璨金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生命;残图的每一道线条都流淌着跨越千年的华彩,庄严而神圣。

这破晓的光芒也毫无保留地照亮了顾云深与沈砚辞的脸庞,驱散了所有残留的阴翳,只剩下历经磨难后的澄澈、坚定,以及望向彼此时,那无需言说的深刻羁绊。

三人带着这份无比珍贵的拓印图,步履沉稳地走出钟楼。门外,阳光正好,如同融化的金箔,泼洒在青石板路上,泛起温暖的光泽。等候在外的李警官和几位闻讯赶来的老街坊立刻迎了上来,张奶奶、竹编店的老周……他们看到三人脸上如释重负又带着喜悦的神情,纷纷露出由衷的笑容。

“拿到了?”李警官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确认与期待。

顾云深将拓印图小心地、郑重地收进特制的紫檀木盒中,扣上搭扣,这才抬头,清晰而有力地回答:“拿到了。它会和账本、日记、以及所有的证据一起,不仅是洗刷冤屈的证明,更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未来的起点。”

沈砚辞看向顾云深,晨光在他深邃的眼中映出暖意与无限的可能:“基金会的第一批项目,可以正式启动了。问渠斋的技艺传承,非遗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活化,都会以此为鉴,真正地、踏实地走下去。”

顾云深回望他,在周围一片欣慰与祝福的目光中,清晰地、毫不犹豫地应道:“好。”

他们的手在阳光下再次自然而然地握在一起,十指交扣,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紧密,更加不可分割。那枚定芯轴啮合了钟楼的秘密,开启了尘封的历史;而他们,则在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旅程中,找到了彼此生命中最为契合、支撑起全部未来的“芯”。

清白的曙光,终于彻底照亮了过往的每一个角落,也毫无保留地铺满了他们即将并肩同行、共同描绘的——那片充满希望与顾度的、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