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他转向生产领域:
“有没有人会无土栽培,或者想学无土栽培技术的?人数不限,那位是我们的农业天才孙思玲。”说完后,他指向人群中孙思玲的位置。
看到过去密密麻麻的人, 李默心中稍安,农业是未来的希望。
他的目光又转向厨房区域,大声问道:
“厨房那边需要人手帮忙吗?”
“需要,碗筷数量不够。” 负责厨房协调的人立刻回应。
“你知道大概数量差多少吗?”
“大概5-600套!”
“好!这边是理工团队的20人,” 他指向几天前选择就在驻地一起互帮互助的的那批学生,“体检过关的,身体健康的,再来30人,跟着他们去仓库拿碗筷。”
指令清晰,条理分明。原本混乱的人群,如同被无形的手梳理着,迅速按照技能和需求被分配到各个岗位。秩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立。
他跳下来,走到小雅身边, 压低声音,交代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你们登记完后,好好留意一下,哪些能修直升机,哪些能开直升机,哪些是特殊人才或者科学家,登记完了再给我。”
他深知,在这个崩坏的世界,交通工具和特殊技能,是比黄金更宝贵的资源,是维系这个庞大集体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短短时间内,李默展现出了一个领袖在危机中最重要的素质——决断力、组织力和对核心资源的敏锐嗅觉。他将两千多人的混乱洪流,引导向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轨道。一个属于末日的、粗糙却充满生命力的社会结构,正在他的手中,被一点点地塑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