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考虑得很周到,补充道:
“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再过来。”
这样分工,能最大程度发挥两人的特长。小雅负责脑力,分析、规划;李默负责体力,执行、搬运。避免了她做不擅长的重体力活,也避免了他因为不懂而弄坏精密部件。
小雅看着李默,点了点头。她没有推辞,这种分工确实是最有效率的。她走到无人机旁,开始仔细检查它的结构、电路接口、损坏情况。然后又钻进配件区,开始辨认那些散落的螺旋桨、电机、电池和电路板。
李默则像一个忠实的工兵,守在外面,随时听候“工程师”的调遣。
“默哥,我需要找到匹配的t-otor U13系列螺旋桨,大概是32寸的,看看有没有完好的!”
“好!”
“电池!找找有没有标称6S,容量Ah以上的智能电池,要看看有没有鼓包!”
“明白!”
“这个主控板接口烧了,看看有没有备用的Flight ntroller,型号是……”
小雅报出的一个个专业名词,李默大多听不懂,但他牢牢记住特征和样子,然后一头扎进配件堆里,凭借着耐心和力气,仔细翻找。
废墟之上,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一个在专注地分析、指挥,一个在卖力地搜寻、搬运。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基于共同目标和绝对信任的紧密配合。
文明的科技残骸与人类最原始的协作精神,在这片死寂的城市里,交织成一幅充满矛盾却又无比和谐的画面。
他们正在亲手拼凑的,不仅仅是一架无人机,更是通往未知前路的、一双属于他们自己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