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醉梦瑶 > 第29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

第29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2 / 2)

\"没有什么,亲戚送的,听说味道不错,就借花献佛了。\"

沈山河跟着李老爷子走进堂屋,屋里烧着炭火,暖烘烘的。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和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张八仙桌上摆着瓜子花生和糖果。

\"坐,暖暖身子。\"

李老爷子把点心放在桌上,给沈山河倒了杯热茶。

\"家里大人都还好?\"

“托您的福,都好着呢?本想着一起来看看你们,只是怕家里来客人,走不了,就让我作个代表。”

沈山河接过茶杯双手捧着暖手。

“二老都坐,不用张罗,大过年的这些都吃腻了。”

李老爷子笑了,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

\"折腾个什么,平时也没少见,你能来就行了。亲戚朋友之间,不用搞得那么慎重,随意一点,平时多串串门比什么都好。”

\"是啊,我也就过年这一趟。\"

沈山河低头喝了口茶,

\"平时都是你们去镇上我那里,我也走不开,连家里都才回了两趟。我妈老念叨我,说我把家当旅馆了。\"

\"你娘说得对。\"

李老爷子抓了把花生塞给沈山河,

\"这人啊,不经常走动,再亲的关系也会随时间慢慢的变淡。\"

“是啊,人情也是要培养的,可现在的人那还有心思管这个?”

沈山河剥着花生,若有所思:

\"李爷爷,您说现在城里人都急着赚钱,农村里也一窝蜂的往城里跑,好像慢一步就赶不上似的,这世道,只怕是要变了……\"

\"哈哈哈,说什么呢?老头我呀就佩服你这眼光和肯用脑的习惯,不象我家那傻小子,一天天就知道吃了,睡了吃。\"

李老爷子打断他,眼睛炯炯有神,

\"山河呀,你知道我种了一辈子地,明白一个道理——该种的时候种,该收时候收,庄稼都有自己的时辰,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也是他的必然规律,只要不乱,跟着走就行。\"

“可看着别人一个个抢前头把钱争了,也有点着急啊,跟在后头,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沈山河感慨道:

\"就说bb机,许多人还没摸着边呢,听说城里又要换'大哥大'了。”

李老爷子摇摇头,从炕柜里拿出个铁盒子,捏出一撮烟丝摁进旱烟锅子:

\"你见过拔苗助长不?那苗看着高了,根却伤了。我活了七十多年,见过太多事——五九年大跃进那会儿,村里人比着放'卫星',结果呢?\"

沈山河沉默了一会:

\"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

\"时代是变了,\"

李老爷子吐出一口烟,

\"可做人的道理没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稳当。”

“理是这么个理,只是今天听到谁谁谁挣钱了,明天又是谁谁谁发财了,后天还有谁谁谁当老板了,听起来好像外面遍地是钱只要去拣似的,谁不心动。”

李老爷子的目光柔和下来:

\"山河啊,你这是只见着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揍啊!你去打听打听,这方圆几十里,有多少过年都没回来的,甚至几年音信全无了的。好饭不怕晚,好事不怕慢。该你的别人抢不走,别人抢走了的,那本就不是你的。”

说完,李大爷长长的吸了口烟,接着说道:

“这人啊,平平安安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想当年六零年闹饥荒,我带着建民爹他们几个啃树皮刨树根才好不容易活下来的。现在日子好了,你们年轻人反倒拿命不当回事。\"

他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

\"给,这是我留的自家种的花生,比外头买的香。你带回镇上去吃,大爷这也没啥你缺的东西,拿去没事哄哄嘴,别竟瞎想。\"

沈山河接过布包,闻到一股泥土和阳光的气息,也不做推辞。

\"行了行了,\"

李老爷子拍拍他的肩膀,

\"大过年的。中午留下吃饭,你大娘炖了只鸡,咱爷俩喝两盅。\"

沈山河把袋子放一边,笑道:

\"好,我陪您喝点。对了,你这电视机实在太老了,还是黑白的,回头我叫建民到镇上给你们搬个彩电回来,跟看真的一样,他要是不买我把他钱扣下来买了给你们送来。”

“哈哈哈,算了,是我自己不愿意换,啥颜色不是看,老头子都七十了,你觉得换个彩色的我就能当真啦。”

两人相视而笑,屋里的温度似乎又升高了几分。

中午的时候,王大爷家又来了客人,和沈山河便也没有了单独说话的机会。大家便一起天南海北的闲扯了一通。

只幸苦李大娘忙个不停,张罗了一大桌子好菜,不过看她的样子,估计是甘之如饴的。

饭桌上,王大爷拿出了自己泡制的养身酒,和客人慢慢的喝着。

酒足饭饱,已是下午三点,还有不短的路要走,沈山河便向二老请辞。

一番拉扯之后沈山河带着一袋花生回了家。

随后的日子里,沈山河哪也没去,整天便和儿时的小伙伴们喝酒聊天,虽然再也找不回儿时的感觉,但好在都被社会浸染不深,多少也还有一份真情在。尤其是临别在即,又一个个羡慕起沈山河来,不用离开家乡就能把钱挣了。

沈山河把一个又一个的儿时玩伴送上远去的路,回头一看,已是孤家寡人。

本不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只是这样的事一次两次还好,一个又一个,天天如此,堆积起来,自然心絮难平。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人生的离别没有太多的文字可以描述,那个时候的人,尤其是男人,对家乡的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只是后来被生活、被岁月一起把根慢慢的拔起、剪断了。

有的人再也不回来了,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