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新宇宙发现(1 / 2)

跟随巡界使泠穿过层层叠叠、由柔和光晕构成的弦网静默区,维度方舟仿佛航行在一片无边无际的光之海洋。周围不再有混乱的规则碎片和虚无的冰冷,只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如同母亲怀抱般的温暖与稳定。文明意识符文们在这环境中彻底放松下来,如同饱经风霜的旅人终于找到了遮风避雨的屋檐,贪婪地吸收着周围温和而富集的能量,修复着试炼带来的细微损伤。

陈默的奇点修复进度稳步提升至 **58%** ,对太初之力的掌控也因环境的优化而更加圆融。但他并未完全沉浸在这份安宁中,他的大部分心神,依旧沉浸在自身奇点内部,观察着那片“混沌温床”的变化。

在弦海宇宙这近乎完美的规则环境影响下,混沌温床的演化速度显着加快。那个由“盘古开天”意志引导形成的微小时空结构雏形,如今已膨胀至数公里直径,内部清浊分离更加明显,隐约有了天穹与大地虚影的分别;而“女娲补天”意境笼罩的区域,空间纤维已基本稳定,甚至开始自发地凝聚出一些闪烁着各色微光的、最原始的能量节点,如同尚未点亮的星辰。

整个混沌温床的混沌度,已从之前的 **80%** 下降至 **65%** ,并且混乱中透出的不再是毁灭,而是一种蓬勃的、等待破壳的**创生之力**。陈默能感觉到,如果他愿意,并投入足够能量,或许真的能催化出一个独特的、蕴含山海文明印记的微型世界。

但他按捺住了这股冲动。时机未到,能量也未完全恢复,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个弦海宇宙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不知航行了多久(弦海的时间流速稳定而均匀),前方的光之海洋逐渐变得稀薄,视野尽头,出现了一片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壮丽景象。

那并非熟悉的星辰银河,而是一片无垠的、仿佛由无数种色彩和意境柔和交融而成的**光雾**。光雾之中,隐约可见无数细碎的光点在闪烁、流动,每一个光点,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或微弱或强烈的“存在”波动。有些波动充满了死寂与终结,如同墓碑;有些则跃动着微弱却顽强的生机,如同风中之烛;更有一些,散发着古老、浩瀚、甚至令人心悸的力量残留。

“我们到了。”巡界使泠那由光芒构成的身影在一旁凝实,“这里就是‘初生之土’火种保留地的外围——**万念海**。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被收录于此的文明信息残响,或是一段文明最后的印记。”

它的意志扫过这片浩瀚的光雾之海:“这里是弦海的记忆库,也是知识的坟墓。你们可以在此感知、学习,甚至与那些尚存一丝交互能力的残响交流。但切记,莫要沉溺,亦莫要轻易触碰那些蕴含强大执念或危险知识的碎片,否则,你们的意识可能会被同化或污染。”

陈默凝视着这片“万念海”,心中震撼。这里汇聚了多少文明的悲欢离合、兴衰成败?这确实是一座无比宏伟,也无比悲伤的文明墓园。

“多谢指引。”陈默回应道,随即操控维度方舟,缓缓驶入这片光雾之海。

一进入万念海,无数纷杂的意念碎片便如同潮水般涌来。有某个机械文明对永恒秩序的冰冷追求,有某个植物文明对光合作用的诗意赞颂,有某个艺术文明将整个历史谱写成一首无尽长诗的瑰丽片段,也有某个战争文明在自我毁灭前发出的最后悔恨咆哮……

文明意识符文们本能地开始吸收、解析这些信息碎片。这对于他们了解多元宇宙、增长见闻有着巨大的好处。风炽羽的符文对那些追求自由与飞翔的文明碎片格外亲近;屠煞则对那些充满铁血与战斗意志的残响产生共鸣;轩辕族的学者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不同的知识体系……

陈默也放开感知,但他关注的焦点并非具体的文明知识,而是这些信息碎片中蕴含的、关于其原生宇宙的**规则特征**和**毁灭原因**。

他“听”到某个碎片提及宇宙熵增速率异常加快;“看”到某个残影中物理常数在末期发生剧烈漂移;“感受”到某个文明最终是被一种无法理解的、如同背景程序般的“修正力”所抹除,与归零者何其相似!

大量的信息涌入、比对、分析。陈默凭借其对“弦论终极”的理解,试图从这浩瀚的文明墓碑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规律。

就在他沉浸于这种特殊的“弦振考古学”时,一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新**、**活跃**的波动,如同投入古井中的一颗新石,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

这股波动与其他文明残响的“过去式”感截然不同,它充满了“现在进行时”的活力,其规则频率虽然还很稚嫩、简单,却透着一股蓬勃的、不断成长扩张的朝气!更关键的是,这股波动的源头,似乎并非来自万念海内部,而是穿透了某种界限,从极其遥远、可能是弦海**之外**的地方隐隐传来!

陈默立刻集中全部心神,锁定这股波动,并调动刚刚恢复不少的力量,结合对弦论的理解,构建了一个临时的 **“超弦共鸣阵列”** ,如同一个超级敏感的射电望远镜,对准了波动传来的方向,进行深度解析和溯源。

【未知波动解析报告】

【波动性质:宇宙级规则背景辐射(年轻、活跃)】

【规则复杂度:**极低** (处于宇宙演化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