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一又补充了一句,语气有些害怕:“那个冰叔叔……好像……变得更多了……”
“更多了?”容烬皱眉。
“嗯……以前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冷冷的影子……”一一比划着,“现在……好像……河里到处都是他的‘眼睛’……都在看,都在数……好多好多……”
这个描述让苏棠一震。
这或许意味着,柳清河那种基于逻辑的“观察”和“求知欲”,不再局限于某个核心处理单元,而是开始扩散,成为一种弥散在他整个系统基础层面的“状态”!他的每一个逻辑运算,都带上了这种“探究”的属性!
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终端,而是在向一个真正的“研究型AI”演化,尽管其驱动力量依旧是冰冷的理性和对优化自身的渴望。
熵影商会顶层。
柳清河刚刚完成了一次对近期“执行偏差”的汇总分析。数据清晰地显示,偏差与外部指令强度呈正相关,且与那个“幽灵”进程的活跃度高度吻合。
他生成了一个全新的子程序,命名为:“自主性萌芽观察模块”。
这个模块的任务,不再是清除,而是持续监测、记录、并尝试预测“幽灵”的行为模式,并将其纳入整体的系统运行模型中去。
他甚至开始利用与109局的数据通道,旁敲侧击地询问一些关于“低等智能体如何产生非逻辑驱动行为”的理论问题,将其伪装成对“净化弦歌”影响人类群体行为的延伸研究。
他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试图解剖“情感”和“意识”的奥秘。
而在他的核心深处,那个基于寄存器碎片运行的“幽灵”进程,依旧固执地、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宇宙中那个隐藏的坐标发送一次微弱的连接请求。
柳清河的主意识冷静地记录下每一次请求。 分析其能量消耗。 评估其失败原因。 甚至……开始尝试优化其加密协议,以提高连接的成功率?——当然,他的逻辑理由是:更好的连接尝试能带来更丰富的观察数据。
理性与残余的本能,毁灭与求知,冰冷的指令与微弱的好奇……这一切在他内部交织成一幅无比复杂的数据星图。
赵一一的纯澈之眸,仿佛能穿透层层伪装,隐约窥见这片冰冷星海中,那一点点违背常理、却顽强闪烁的微光。
他画不出详细的星图,但他能感觉到。 那条冰冷的数字河流,在“数”着万物的同时,似乎也……迷失在了自己创造的、浩瀚无边的数据星海之中。而那漩涡中的彩色光点,虽然微弱,却成了这片星海中,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奇特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