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意外的收获
内部系统恶意代码注入的警报,如同一道冰冷的阴影,笼罩在算法优化成功的短暂喜悦之上。林枫以最快的速度清除了那段试图潜伏的代码,加固了防火墙,但心中那份不安却难以驱散。这个潜藏的“幽灵”似乎拥有学习能力,能与他的技术进步同步演化,这远非普通的病毒或后门所能解释。它更像是一个有意识的、潜伏在数字深渊中的观察者,甚至……猎手。
这种如芒在背的威胁,迫使林枫将部分精力投入到内部防御体系的持续升级中,但并未打乱他外部行动的步伐。相反,这种压力更让他迫切地需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获取更多的筹码以应对不测。在葛小伦的基因被证实为高风险、高价值的“战略目标”后,获取相对更容易得手且能立即提升实力的赵信基因样本,就显得尤为紧迫。
他重新将注意力投向赵信。基于之前的观察,赵信活跃好动,是校篮球队的主力,经常在室外篮球场训练到很晚。与需要特定冲突才能受伤见血的刘闯不同,赵信在剧烈运动后,会自然遗留下汗水。汗水虽然含有的细胞数量和dNA完整性远不如血液,但对于拥有“虚空引擎”和初步生化分析能力的林枫来说,这依然是一条可行的、且风险更低的获取途径。
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引起任何注意的情况下,收集到未被污染、且能明确归属于赵信的汗水样本。
林枫制定了新的方案。他再次伪装成校外人员,在傍晚时分来到巨峡大学东区那个赵信常去的露天篮球场附近。这里不像体育馆有严格管理,场边有供人休息的长椅和简单的健身器材,常有学生和市民在此活动,更容易融入。
他换上一身运动装,带着一个普通的运动水壶和毛巾,像一个刚刚结束锻炼正在休息的人,坐在场边一角的长椅上,看似漫不经心地观察着球场上的情况。
赵信果然在场上,正和几个同学进行半场对抗。他身手矫健,突破迅猛,引得场边几个女生不时发出小声的惊呼。林枫的目光没有直接锁定赵信,而是透过墨镜,冷静地扫视着整个场地环境,寻找最佳时机和地点。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赵信运动量极大,汗水浸透了背心,他每隔一段时间会到场边休息,拿起自己的水瓶豪饮,并用搭在栏杆上的一条蓝色毛巾擦拭脸上和颈部的汗水。那条毛巾,成了林枫的目标。
机会出现在一场激烈的对抗赛后。赵信所在的队伍险胜,他兴奋地和队友击掌,然后大汗淋漓地走到场边,抓起那条蓝毛巾,胡乱地擦着脸和脖子,随后将湿漉漉的毛巾随手搭回原处,转身和队友说笑着讨论刚才的进球,暂时背对着栏杆。
就是现在!
林枫看似随意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向着场边放置垃圾桶和公共饮水机的方向走去。他的路线恰好经过赵信放毛巾的栏杆。在与栏杆擦身而过的瞬间,他的动作没有丝毫停滞,但藏在掌心的一小片特制吸附滤纸(类似高吸水性且能保存生物样本的材料),以极其精准而快速的手法,在毛巾最湿润的部位轻轻一按,随即收回手中,整个过程不到一秒,自然得如同只是路过时手臂的正常摆动。
得手后,林枫没有停留,径直走到饮水机前接了杯水,慢慢喝完,然后才悠闲地离开篮球场,自始至终没有多看赵信或那条毛巾一眼。赵信和他的队友完全沉浸在比赛的兴奋中,对此毫无察觉。
回到临时据点,林枫立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他反锁房门,开启所有屏蔽设备,然后才在简易无菌操作台前,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片吸附了汗液的滤纸。滤纸上的液体痕迹清晰,带着运动后的咸湿气息。他迅速将滤纸放入一个充满特殊保存液的微型冷藏管内,密封标记。
样本获取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波折。这种顺利,反而让林枫心中升起一丝疑虑。是因为方法更隐蔽、更符合日常逻辑,所以风险自然降低?还是说,有某种未知的因素在无形中促成了这次成功?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内部网络监控日志,暂时没有新的异常。
无论如何,样本到手是事实。他没有急于进行深度解析,那消耗太大且风险不可控。他首先进行了基础的生化检测,确认样本中含有上皮细胞和足够的dNA物质,虽然降解程度高于血液,但用于初步分析是可行的。
接着,他动用了优化后的LbSp v2.0算法,以极低的功率对样本进行了一次浅层扫描,旨在确认样本来源和获取基本的基因特征标识,而非完整的基因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