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初的未婚夫姓方,今年才十八岁,是跟着覃将军他们一起进京的。
他们家在北关就是覃家的世仆,一家子人都依附着覃家生活。
小方的父母留在北疆老家没进京,只有他与两个哥哥进京了。
他们姓方的一家人虽然世代做奴仆,但也存着心思让小辈子弟图出身。
因此小方两个哥哥都从军,现在在京营里做兵士,大哥已经混到小旗。
至于小方这个老幺,却是生来文弱筋骨不强,刀枪剑戟一样拿不起来。
父母哥哥们恨铁不成钢,从小打着骂着让他学武,反倒闹的一身伤。
长到十一二岁时,就在覃家老宅里头当个传话小厮,给内宅外院使唤。
谁想到这孩子东边不亮西边亮,学舌说话十分清晰,买东到西也挺伶俐。
出去买东西斤两银钱从不出错,做事也琢磨的细致。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这算数打算盘都不用人教。
只在账房里随便看了些日子,就囫囵着会算数记账了。
覃大娘子执掌家务繁忙,见小方这孩子着实聪明,便留在身边打下手。
虽然他是家仆出身,倒也跟着覃家孩子们一起,在家塾里念了两年书。
小方的父母与采初的父母,两家就很是就交好,因此早早定了亲事。
前些年覃家夫妻带着覃乐瑶进京,便把这个小方也一起带了来。
京师里的新买的宅子不算大,家里也用不了这么多人。
见这个小方能写会算的,干脆就拨他去糕饼铺子里做了个账房先生。
采初是跟着覃乐瑶的陪嫁丫鬟,这个小方先生则是在陪嫁铺子里做事。
显然是打算着,就算将来采初从宁家出去,他们小两口可帮着打点生意。
这人头安排的极为妥当合理,只是可惜了一样儿不好。
就是这位小方先生的性格,实在是太过软弱,凡事没有自己的主意。
这倒是也难怪了,他从小在北关老家时,在家有父母哥哥照拂,在外有覃家这个当地大族做靠山,虽然他只是个跑腿小厮,也无人敢欺负哄骗他。
他无论是家里家外,遇见的又都是极熟悉的人,从没独自做过什么差事。
既没没见过真正的市井狡黠,更不知道这世道里人心奸诈。
方家父母没跟进京来,哥哥们又都在军营当差。
他独自一个从覃家出来,在糕饼铺子里做账房,简直是举目无亲。
总算有个最亲近的人,就是覃乐瑶身边的采初,偏偏未婚夫妻还要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