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自己做主(1 / 2)

鸭糊涂的菜名与做法,覃乐瑶与玉墨听了,都觉得十分有趣。

这道汤羹看起来粘稠混沌,但胜在香气很浓,味道更是特别。

两人拿着调羹尝了几口,很是称赞了几句。

鸭糊涂的做法看起来容易,真正做出来却很难做的好吃。

无论是鸭肉、山药等原料,还是火候的掌握,一旦有疏漏,就会弄成一塌糊涂的浆糊,让人大倒胃口。

光是原料配比与火候就已经不容易了,但这道菜的关键还不在于此。

鸭糊涂羹最讲究的,是调和味道,使之均衡浓淡。

撕碎的鸭肉与山药泥,混杂之物搅在一处,最终还是味道分明调理清晰。

因此说鸭糊涂这道羹,要的是形态糊涂,而味道不糊涂。

梨月去年跟秦嬷嬷学的时候,学了好久才拿捏住了要领。

今天午膳做的很好,覃乐瑶特意夸赞了几句。

玉墨还带了两盒芝麻糖沙糕,让梨月等小丫鬟们,在旁边分着吃。

天气凉爽宜人,窗棂与门帘都打开,凉风习习。

廊下摆了一张小桌,放着些甜水点心,还有芝麻沙糕。

梨月同着小丫鬟吃两口点心,听见覃乐瑶对玉墨,闲闲聊起内宅琐事。

提起到前些日子,沈氏骂她治家不严,还文绉绉的引经据典,覃乐瑶心里还在生气。

“知道大奶奶在娘家读的书多,倒还真是不知晓她这般有学问,内宅里头骂人,都能拿四书五经提着,半点不落俗套。她是个女子都可惜了的,若是男儿身,倒可以学她哥哥们,春闱参加大考,少不得鲤鱼跃龙门,得个状元榜眼去!”

玉墨正巧放下碗盏,撑不住的笑了笑,顺着话题说了下去。

“大奶奶读书的日子短,真要去春闱做文章,只怕还欠缺了些火候。别说是咱们的大奶奶,便是国子监太学那种地方,把书给读歪了的,也是比比皆是。哪怕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得中,肚子里也未必有真学问。远得也是不用多说,便是咱们府里的老爷们,哪个从小没读过书?若读书真的明事理,京查的时候也不会闹出这么多乱子,被御史揪到错处参奏弹劾了。”

她这话提的显然就是宁三老爷的事,覃乐瑶听了也是冷笑摇头。

福姐在三房院虽然是糊涂,到底没有死的罪过,覃乐瑶一直憋闷恼恨。

宁三爷已经一把年纪了,这样伤天害理,被人家拿住把柄也是活该。

自家做出这授人以柄的事情,回头还要怪这个怪那个,就更加令人恶心。

“京查就在眼前,咱们府里本就招摇,还出了这样的事,把国公爷也气得要命。若不是亲叔叔,真是不应该管他,若不是朝廷的律法惩戒,也未必肯放在心上悔改。事到如今倒是好,京师里头谁不知咱们家里混账?”

玉墨见覃乐瑶真的动气,故意岔开了话题,给她讲起了别的新闻。

“咱们府里三老爷的案子,都察院已按下去了,三房的事本就不与咱们相关,奶奶也不必生气。这京师里头闹得最凶的,就不是这种捕风捉影案子。前两天听二门上的婆子说,京查的时候爆出来,有个户部主事的挪用内帑,叫嚷的最是热闹。平日总听人家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做官的贪得都是民脂民膏。谁知户部的这个官,竟然贪到了万岁爷的头上去,您说可笑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