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搞一些国内演员的八卦隐私在杂志上,那杂志的销量肯定会更好。
但赖常清觉得,他们不该这么做。
沈穗与他意见一致。
没这个必要。
如果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杂志,面临着生存还是破产的抉择,放下身段、丢弃节操,那倒也没什么关系。
可他们是刚创刊的杂志,势头很好。
没必要。
更何况国内现在的风气跟香港那边挺不一样的。
别步子跨大了扯着蛋,那反倒不美。
至于沈穗说追加投资的事,赖常清笑着答应,“那我也不客气,不过我觉得我们这边很快就能自负盈亏。”
现在杂志印刷的少,成本还没拉下去。
卖杂志挣的钱也十分有限。
一旦销量上去了,那就可以靠卖杂志还有广告费来养活杂志项目组了。
到那时候,九州的投资也就有了回报。
“那我等着,等下次去上海,请你们杂志组的人一块吃个饭。”
沈穗请吃饭从来大方,赖常清当然乐意,“那到时候可就别怪我带一帮小饭桶了。”
杂志组的人除了自己四十出头年长一些,其余的全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年人。
饭量好着呢。
“还能吃穷我不成?”沈穗才不怕呢。
实际上《上海服饰》的销量应该比实际发行量还要好一些。
因为好多人都是相互之间传阅着看。
这话是靳敏说的,因为大学校园里挺多这样的。
学生们嘛,有点钱但又没那么有钱。
借阅可真是太正常了。
不过靳敏在婚纱店里忙活的时候,有几个人也对她手里的《上海服饰》感兴趣,那就说明了问题。
就算之前没看过,那大概率也是听说过的。
不管怎么说,这本杂志的名头是打出去了。
朱琪也看到了这本新杂志。
妻子看得津津有味,全然没留意到丈夫面色不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