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徐姨记挂着西北的徐明德,执意要回去。
夫妻俩留不住,徐姨毕竟不能一直呆在这里。
而爷爷奶奶惦记着家里的地,也回去了。
大伟媳妇也怀了,大伟娘也得回去照顾了。
一时间,帮手尽数散去,夫妻俩顿时陷入了手忙脚乱的境地。
无奈之下,两人找到林厂长商量,决定干脆带着孩子去上班。
轧钢厂设有专为一岁以下婴幼儿准备的托儿所,正好能把李舒和李龙放进去。
自此,李复兴和徐倩的生活重心彻底转移,每周只回家一次补充物资,其余时间都吃住在轧钢厂,几乎是以厂为家了。
到了年中夏收时节,农村的收成比前两年好了不少,城市的供应也随之慢慢恢复。
街上的行人虽然依旧瘦削,但脸上多了几分神采,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光阴流转,很快到了夏天。
徐芳高中毕业了。
本来李复兴是准备把她安排到轧钢厂的,结果徐明德安排她去了西北。
李复兴和徐倩也只能把她送上西北的火车。
七月的天气酷热而干燥,李复兴和徐倩在园里忙得团团转。
为了给两个孩子们解暑,他又想起了前几年用过的老办法——用硝石制冰。
这法子虽老,却简单有效。
八月四日,城里下了一场小雨,稍微驱散了些许暑气,大家都盼着能再多下几场。
五日的《北平报》预报当天天气为阴转多云,局部有阵雨,并提及“城郊连降伏雨,对庄稼有利”。
接下来的两天果真又下了雨,只是雨量不大。
八日清晨,天色阴沉。
李复兴刚上班,窗外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伴随着阵阵大风,持续多日的闷热终于被一扫而空,天气变得舒爽宜人。
只是接下来雨势愈演愈烈,整整一个白昼都未曾停歇。
夜晚,徐倩望着窗外连绵的雨幕,心中愈发挂念家里的情况。
李复兴也有同感,觉得必须回去亲眼看看才放心。
他找到宿舍值班的负责人,简单说明情况请了假。
负责人见这雨没有半点要停的迹象,便让他回家休息一晚,等明早雨势缓和再回来。
他裹紧雨衣,一头扎进瓢泼大雨中。
推开家门的瞬间,他的目光就投向了走廊里的那个水池,这正是他当初为防走廊积水而特意设计的。
此刻,下了一整天的雨让池水涨高了不少,但多余的水正顺着日常排水口流向外面。
他不敢大意,立刻上前将紧急排水口也一并开启,这才松了口气。
这池子里可宝贝着呢,还养着不少大鱼和老鳖,都是那年倩倩坐月子时他弄来养着的,到现在还没吃完。
随后,他去内院查看,院中的下水道连接着东侧的主管道,排水通畅,并无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