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你怎么这么说?”
“她信里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说的是早年间东北没怎么开发的时候。现在东北一千八百多万人,城市周边的泥鳅都快让人捞绝了,哪还有那么多野味。”
“他们去的北大荒农场都开垦好几年了,就算偏远点的地方有,也绝不会那么多。”
徐姨听他这么一分析,顿时愁上了眉梢:“这孩子,从小就没吃过苦,这可怎么办才好。”
“徐姨,您先别急。”李复兴宽慰道,“他们那个农场好几千人,宿舍食堂肯定早就盖好了,说不定连电影院都有。”
“也就是干活累点,吃的没家里这么精细,其他方面未必就比城里差。这总比下到乡下去要强多了。”
这虽是他的推测,估计也差不太多。
徐慧的信从农场寄到时,已是半个月后。
信里除了报平安,还顺带告了李复兴一状。
李复兴拿着信,忍不住调侃起刚出月子的妻子。
“我就说女同志心眼小,你看这都过去多久了,还专门写信回来数落你。”
“谁心眼小了?”徐倩隔着房门顶了回去,声音中气十足。
“好好好,你们姐妹俩联合阵线,我可不敢惹。”李复兴笑着讨饶。
两人隔门斗了几句嘴,徐倩话锋一转,切入了正题:“孩子的名字你想好了没?这都快满月了,总不能一直叫大宝小宝。”
“我搜肠刮肚想出的那些,不都被你一票否决了?”李复兴觉得委屈。
“你起的都什么名儿,我怎么通过?”
“我的名字寓意深远,哪里不好了?”
“那你解释解释,‘李小山’‘李小圣’是何深意?”
“希望孩子能向教员看齐,将来有大作为啊。”
李复兴振振有词,“就算你不喜欢三个字的,两个字的‘李白’‘李贺’,甚至‘李珥’,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里屋“砰”地传来一声巨响,门板被拍得震天响,把李复兴吓了一哆嗦。
“李——复——兴!”徐倩从牙缝里挤出李复兴的全名,“我限你三天,重新想二十个正经名字,记住,不许跟任何名人沾边!”
“这个难度也太高了……”
“你到底想不想?”
“想!”李复兴立刻没了气焰,夹着尾巴溜回书房继续苦思冥想去了。
徐姨抱着小宝从房间出来,看到这场景,只是笑了笑就回去了。
在她看来,小两口这样吵吵闹闹才是感情好的证明。
过日子嘛,太平淡了反而无趣,磕磕绊绊才是生活的常态,性格上能互补的夫妻才能走得更远。
书房里,李复兴咬着笔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他心里嘀咕,徐倩这个月子脾气见长,腰杆也越来越硬。
他还没想明白,一个女人当了妈,头一胎就凑了个“好”字,底气能不足吗?
也就是家里没有婆婆,不然这生了龙凤胎的媳妇,指挥起婆婆来,婆婆都得乐呵呵地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