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火车便加速远去,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他不知道,那丫头最后到底听见了没有。
回到家,他向徐倩讲述了送站的经过。
从今天起,这个家就只剩下他和徐倩还有徐芳了。
不,还多了两个小生命。
姐姐嘹亮的哭声率先响起,弟弟仿佛被吓到,也跟着附和起来。
一个高音,一个低音,此起彼伏,竟像一首抑扬顿挫的交响乐。
倩倩目前的状况,显然无法自理,月子期间必须有人贴身照料。
李复兴索性去李家庄把爷爷奶奶接了过来,帮着徐倩调理身体。
期间,大伟娘听闻消息也赶来搭了把手。
李复兴考虑到奶奶年事已高,一个人照顾产妇和两个孩子太过辛苦,便做主请了大伟娘留下来帮忙。
大伟那边没什么事儿,她自己在家也落得清闲。
见李复兴家里确实是分身乏术,便爽快地应下前来帮忙。
自此,家里有了奶奶和大伟娘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坐镇,李复兴的担子轻了不少,只需专心负责采买食材。
家里大人孩子都安顿妥当,李复兴这才抽出空来给亲友们报喜。
他先给远在西北的徐明德和徐姨发了封电报,随后又提着红鸡蛋,上李家庄走了趟。
电报发出去两天,回电便到了,徐姨次日动身,一周就能回北平,显然是要来照顾女儿坐月子。
李复兴算了算时间,徐姨几乎是接到电报当天就做了决定,看来龙凤胎的消息给徐明德一家的冲击着实不小。
李复兴赶紧动手收拾书房。
家里原本四间房颇为宽敞,眼下却显得捉襟见肘。
过几天,他骑摩托车去火车站将徐姨接了回来。
几位长辈一合计,决定采用轮班制,如此一来,房子也正好够住。
徐倩在主卧坐月子,房门紧闭,不让一丝风透进去,李复兴自然也进不去,只能搬到当书房的小房间暂住。
徐姨住徐慧的卧室,爷爷奶奶住客房,大伟娘则不在这住。
至于西北那边,徐姨是彻底撒手不管了。
按她的话说,徐明德在那边有宿舍有食堂,后勤还管洗衣,她在了反而碍事。
一见到那对粉雕玉琢的龙凤胎,徐姨更是乐得见牙不见眼,哪还想得起家里的那老头子。
对于坐月子,李复兴有自己的看法。
他总觉得把一个人关在密闭的房间里整整一个月,卫生状况堪忧。
于是,他试探着向长辈提议,说最好能时常开窗通通风。
没承想,这建议换来的却是“女人的事你个大男人别管”、“闲着没事干就把院里的柴劈了”、“这孩子怕不是读书读傻了”之类的数落。
几位长辈一人一句,用一套套的传统道理把他训得哑口无言。
连妻子徐倩都不帮腔,只在一旁捂着嘴偷乐。
李复兴只好在一片笑声中灰溜溜地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