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就再做一批。”
当天下午,家里又开始了营养丸的制作。
这次足足做了十斤,李复兴把碾磨搅拌的力气活全丢给了徐慧。
徐慧累得满头大汗,最终弄出了十几瓶。
但李复兴依旧只许她带一小瓶去学校。
他反复强调,既然是药,就不能泛滥,多了就不金贵了,也没人是论斤吃药的。
事实上,当时医院里也有类似的东西,叫“康复粉”,是用麦麸、豆粉和糖混合制成的。
经医生诊断,确认为饥饿性浮肿的病人才能开到。
这种灰色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日几次,一周左右也能见效。
但在徐慧班上,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知道,徐慧带来的那种黑色药丸效果更胜一筹,通常两三天就能明显消肿。
徐慧每次给药前都再三叮嘱,药丸有限,千万不能声张,否则人人都来要,她们自己就没得吃了。
现在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李复兴也不敢让家里太过招摇。
外面的人个个面黄肌瘦,头发枯槁,脸上挂不住肉。
如果自己家人却一个个红光满面,嘴唇油亮,那无异于自找麻烦。
因此,家里的伙食标准被严格控制在“吃饱”的水平上,再悄悄辅以营养丸补充微量元素。
除了徐倩坏了身孕,李复兴经常给她开小灶以外,徐芳和徐慧两人都只是不会饿肚子的水平。
这才让一家人在艰难时世中显得不那么扎眼。
日子一天天流逝。
徐慧在学校食堂忍受着那股尿骚味的饭菜,终于到了极限。
李复兴答应她会解决,脑中也迅速盘算起几个方案。
最激烈的是捅给教育局或媒体;温和些的是私下找校长沟通;最省事的是让徐慧每天回家吃饭。
前两种方案会掀起轩然大波,一旦执行,学校的领导层一个都跑不掉,没必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
但若让徐慧回家吃饭,又会让她在同学中显得特立独行,招来是非。
权衡再三,还是直接联系校长最为妥当。
他找了个由头,到林厂长办公室借用电话打给了郑校长。
之所以去林厂长办公室,自然是想着万一事情不成,还能借借林厂长的势。
他不是没想过让徐慧自己去反映,但他摸不清郑校长对此事的真实态度。
徐慧终究是个学生,万一走漏风声,这种得罪人的事难免会影响她在学校的日子。
所以,由他这个家长出面,打着关心孩子的旗号,才最名正言顺。
电话通了,李复兴先客气地报上名号。
郑校长对他还有印象,之前和林厂长一起吃饭的时候听过。
两人客套了一下,李复兴便自然地把话题转到了食堂问题上。
“我听说现在学校食堂用尿水做饭,饭菜里总带股骚味,学生们怨言不小,但食堂师傅们却吃着小灶。”
话说到这里,他便停下了。
这种事,点到为止就够了。
既然风声都传到了校外,他相信郑校长不可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