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李志明家里的讨论,在李家庄的许多家庭里同时发生着。
有些人家里甚至为此爆发了激烈的口角,至于最后商议的结果如何,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次日,天还未蒙蒙亮,李志明就爬了起来,脸都来不及洗,套上衣服就匆匆往老支书家的方向赶去。
等他赶到老支书家门口,心里还咯噔一下,以为自己来晚了,却发现门前空无一人。
李志明见状,倒也没多想,没人更好,省得排队。
他清楚村里的情况,会做针线活、手艺又好的妇女就那么几个。
要是报名的人多了,光是等着拿衣服,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李志明没有上前敲门,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外的晨曦里等候着。
晨曦微露,天边刚刚染上一抹淡淡的霞光,老支书的院门外,一条长龙般的队伍已经静静地延伸开去。
村民们为了报名买衣服,都起了个大早。
队伍最前方的李志明纹丝不动,他身后不远处的李大苗有些按捺不住,压低声音问:“志明叔,咱们来都来了,怎么不喊门啊?”
这一问,也说出了后面不少人的心声。
李志明回头看了一眼众人,沉声解释道:“老支书为村子操劳了一辈子,这点小事,犯不着一大早就去搅扰他老人家清梦。”
话音落下,周围顿时安静下来。许多人脸上都有些发烫,他们只想着早点报完名回家补个回笼觉,却没人想到这一层,心里不免有些自愧不如。
院子里,老支书其实也醒了。他看看窗外天色,估摸着快六点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心里犯起了嘀咕:莫不是定价太高,大家伙儿都嫌贵,不来了?
要是这样,可怎么跟李复兴交代?
老支书越想越不安,索性披上衣服去开院门。
门一拉开,眼前的景象让他当场愣住了——院外黑压压的一片,队伍排得一眼望不到头。
“志明?你们怎么来了都不出个声?”老支书又惊又喜。
李志明憨厚地笑了笑:“怕吵着您休息。”
这朴实的回答让老支书心头一暖,他摆摆手,嘴上却说:“下次可别这样了,直接敲门就是。”
话虽如此,那份被村民记挂在心里的感觉,让他觉得这辈子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都排好队,别乱,我进去拿纸笔。”
老支书说着,转身回屋。
片刻后,他拿着登记簿和笔出来。
刚给李志明登记完,老支书便提议:“志明,你来记名字,我来收钱,咱俩搭把手?”
“好嘞!”李志明爽快地应下,接过纸笔,当起了临时的记账员,老支书则跟在后面收钱。
两人配合默契,队伍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很快,轮到了李大硕。
李志明刚写下他的名字,老支书便伸出手,等着收钱。李大硕下意识地往口袋里掏,可摸了个遍,口袋里却空空如也。
他的脸色瞬间变了,开始慌乱地在身上所有口袋里翻找。老支书见状,没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
一分钟过去了,李大硕额头见了汗,还是没找到钱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