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食堂后厨一扫往日的沉闷,连烧火的烟味里都仿佛夹杂着一股子盼头。
老支书背着手站在门口,瞧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听着大家伙儿久违的笑声,心里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他捻了捻胡须,欣慰地笑了,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天黑后,粮车进村,全村人欢呼雀跃的景象。
太阳升到了正当空,在田里劳作了一上午的李家庄村民们,扛着农具,三三两两地朝大食堂走来。
人人脸上都挂着疲乏,脚步也有些拖沓。
一想到又是那难以下咽的硬窝头和清汤寡水的稀饭,许多人都不自觉地锁紧了眉头。
可一踏进食堂大门,一股久违的浓郁饭香就钻进了鼻孔。
有人眼尖,最先看到了打饭的窗口,顿时眼睛都直了——那儿的大蒸笼里,整整齐齐地码着白黄相间的二合面馒头,个个暄腾饱满。
旁边的大木桶里,浓稠的小米粥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金黄的米油都熬了出来。
“我的天……这是咋了?”一个壮汉使劲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是饿花了眼。
队伍最前头的大娘端着碗,看着打饭师傅毫不吝啬地给她舀了一大勺黏稠的米粥,又递给她两个沉甸甸的热馒头,忍不住问道:“师傅,今天这伙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是说粮食不够,要省着吃吗?”
打饭师傅一边忙活一边乐呵呵地回答:“老支书下的令,说恢复老标准!李复兴回来了,说今晚就给村里拉粮食来!”
“李复兴?”
“粮食今晚到?”
这两句话就像一阵风,瞬间吹遍了整个队伍。
人群先是短暂地安静了一下,紧接着便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满身的疲惫似乎都被这好消息给冲走了。
“太好了!我就知道复兴那小子有能耐!”
“这下好了,肚子有盼头了!”
“那是不是说,往后天天都能吃上这大馒头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找了位子坐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馒头,面粉的甜香和玉米的粗粮香瞬间充满了口腔。
再喝上一口滚烫的米粥,一股暖流从胃里直达四肢百骸,舒服得让人想哼哼。
食堂里再也没有了前几日的死气沉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喧闹的谈笑声。
人们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李复兴和即将到来的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希望,连空气都似乎变得格外香甜。
踏着熟悉的乡间小路,李复兴回到了自家老屋。
院门虚掩着,爷爷正倚在门框上,拿着那杆老烟枪吧嗒吧嗒地抽着,青白的烟雾缭绕着他饱经风霜的脸。
院子里,奶奶正弯腰撒着一把谷物,一群母鸡围着她咯咯地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