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什么,林厂长脸上露出喜色:“有三辆闲着?下午就能开过来?哎呀,那真是帮大忙了!”
挂断电话,他又立刻拨了下一个号码:“忙着呢?跟你商量个事,借我两辆卡车使使,就今天下午一趟,货拉完立马还你……行,够兄弟!”
一个小时不到,林厂长放下电话,拍了拍手:“妥了!农机厂三辆,食品厂两辆,纺织厂那边刚保养好的一辆也给我们匀过来了。”
“连我们自己的三辆,一共十三辆,一次性拉完,绰绰有余!”
午后,轧钢厂的院子里热闹起来,各厂的卡车陆续抵达。
农机厂的卡车还带着乡下的泥点子,司机师傅憨厚地笑着:“刚从地头拉化肥回来,来不及洗,别见怪啊。”
食品厂的卡车最有意思,车厢里隐约飘散着一股面包的香甜气,惹得几个年轻工人不停地吞咽口水。
关常拿着粉笔在水泥地上划拉着:“咱们自己的三辆,加上借来的十辆,总共十三辆车。”
“每辆车装三百九十台,五千台刚刚好。”
“大伙儿听好了,按编号装,千万不能乱,到了港口还要分批点验的!”
很快,十三辆大型货车在仓库外排开一条长龙。
工人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将一台台包装精良的小型烘干机搬上车。
每一台都用厚实的瓦楞纸箱装着,外面还套了防潮的塑料薄膜。
装车现场一片火热,科研室的李复兴和徐晓安等人也卷起袖子加入其中,仔细核对着每一个包装箱,确保万无一失。
当最后一抹晚霞染红天际时,十三辆满载着希望的货车终于缓缓驶出轧钢厂大门,汇入通往津门港口的公路。
车队的尾灯最终消失在暮色中,李复兴这才长长地吁了口气。
他靠在厂门的水泥柱上,感觉全身的骨头缝里都透着酸软。
从研发到量产再到发货,这二十多天,神经一直绷得像拉满的弓,此刻骤然松弛下来,积攒的疲惫便如潮水般将他淹没,眼皮沉得厉害。
李复兴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侧头看向徐晓安,发现他眼下的乌青比自己还重。
“忙活了这么久,饿了吧?”
李复兴忽然开口,“要是不嫌弃,上我那儿去对付一口?家里还有点前阵子自己腌的腊肉。”
徐晓安从晚霞中回过神,眼中掠过一丝意外,随即爽朗地笑了:“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腿也软了,找地方歇歇。”
李复兴发动了摩托车,徐晓安则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
李复兴特意放慢了速度,徐晓安蹬着车,看着前面李复兴的背影,心里不禁琢磨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拥有一辆这样的摩托车。
摩托车停在一座四合院前。
李复兴推开院子门,一股浓郁的槐花香气便迎面扑来。
徐晓安跟了进去,刚迈出几步,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院子并非他想象中那种杂物堆积的模样,恰恰相反,青砖地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角落里用碎砖头整齐地围起了一个小花坛,里面的月季和指甲花开得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