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门帘猛地一掀,徐婶子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村长!俺家男人会编花鸟虫鱼!”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竹篾编成的蚂蚱,活灵活现。
徐爱军的眼睛都亮了:“这手艺,没得说!”
屋子里的气氛愈发火热。直到最后一个人满怀希望地离开,院子里的公鸡已经开始打鸣。
徐支书看着那三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名单,长出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从旧柜子里面捧出一个油纸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纹路繁复、做工精美的竹编食盒。
“这是我爹传下来的手艺。”
他摩挲着光滑的竹面,陷入了回忆:“想当年,镇上的大户人家办喜事,都得上门来求,要不是后来这些年……”
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郑重地将食盒收进一个藤箱里:“明儿让复兴带上这个,咱们村的手艺,一定能叫响!”
天刚破晓,徐支书家的院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大人们提着各式竹器,孩子们的则高举着竹编的蜻蜓和小鸟。
徐爱军站在墙上教员画像的下方,高声维持着秩序:“一个一个来,按着顺序登记!带了成品的站到前面来!”
初升的太阳将金光洒在人们充满期盼的脸上,也照亮了那些闪着温润光泽的竹器。
与此同时,李复兴正驾着摩托车,在雪后的土路上颠簸着,向街道办的方向驶去。
他的脑海里,是徐家沟那片广袤的竹林,和村民们眼中重新燃起的火焰。
摩托车的轰鸣声,正承载着整个村庄的明天,冲向崭新的一天。
在街道办门口,李复兴跳下车,跺了跺脚上的积雪。
门卫大爷正守着一个铁皮桶烤火。
“大爷,陈主任来了吗?”
李复兴呼出一团白汽,熟络地递上半包大前门。
大爷眼神一振,接过了烟:“刚瞅见她的自行车了。”
李复兴帮他点上火,然后走了进去。
李复兴敲了一下门,推开了陈主任的办公室门,一股混着墨香的暖气扑面而来。
伏案的沙沙声停下,陈主任从报表后抬起头,扶了扶眼镜,看见他便笑着打趣:“这不是我们的李大科长吗?今天什么稀客把你给盼来了?”
“陈姨,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李复兴接过她递来的那杯热气腾腾的枸杞水,“这不是年底事儿多么。”
“说吧,什么事能让你亲自跑一趟?”陈主任向后靠进椅背,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李复兴没再客套,将那枚徐支书手编的竹书签放在桌上,缓缓道出了徐家沟的故事——那片苍翠的竹海,村民们代代相传的精湛手艺,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贫瘠生活。
陈主任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眉头也随之蹙起。